成都新津青年发展型
县域城市建设正式启航
□本报记者 李祥
近日,《成都市新津区建设青年发展型县域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发布,为开展青年发展型县域城市建设实践作出探索。
依托“一城两园一区”
持续推进县域试点
共青团新津区委负责人解读了《三年行动计划》,介绍了新津建设青年发展型县域城市的实施路径和具体举措。
《三年行动计划》依托“一城两园一区”,聚焦新城市、新产业、新生活,对标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建设要求,按照“135”工作思路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实践探索——“1”即锚定“打造青年高质量发展的公园城市典范区”这一总体目标,“3”即建立健全“组织领导、监测考核、青年服务”三项工作机制,“5”即深入实施“青年培根铸魂、青年优城赋能、青年逐梦圆梦、青年乐享宜居、青年善为善成”五大工程。
《三年行动计划》举全区之力打造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城市样板,到2023年底,积极争取“全国或全省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到2024年底,实现全区14岁—35岁户籍青年人口总数占常住人口总数比例达32%,“青年发展型县域城市”建设持续深入推进。到2025年底,全区14岁—35岁户籍青年人口总数占常住人口总数比例达35%,“青年发展型县域城市”评价体系逐步建立并完善。
推动青年重点发展
纳入全区发展总体规划
推进青少年主题教育。开展丰富多样的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组建“津津希望”青年讲师团,开展“津津乐道”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活动;打造“学习党的二十大·新津青年说”等理论宣讲平台。深化青少年思想引领。加大红领巾丰收学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实践教育阵地建设力度。凝聚青少年思想共识。推出“新青年、新希望、新未来”系列视频微团课等。
实施青年优城赋能工程,涵养城市青春气质。推动青年重点发展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探索编制区级层面青年发展规划。搭建青年发展平台,定期发布重点企业及青年需求清单、就业创业政策清单,引导青年有序按需流动;发起成立“新津新乡村青年发展促进会”;探索成立“新津数字经济产业青年发展联盟”,3年内培训数字化青年人才500人次以上。增强青年城市认同。积极承办国际名校赛艇挑战赛、龙舟赛等国际国内赛事活动,高质量筹办第31届大运会赛艇比赛项目、2023年世界科幻大会新津特色活动、2024年世园会(新津分会场)等国际赛事节会活动。
建圈强链·招才引智
实施青年筑梦圆梦工程
大力引进青年人才,实施“建圈强链·招才引智”专项行动,3年内引育产业生态圈领军青年人才、创新创业高层次青年人才至少30人;深入实施“蓉漂津英人才计划”,3年内引进青年人才等各类人才不少于2万人;常态化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主题感知新津行”“返家乡”“逐梦计划”等社会实践活动,3年内吸引全日制大专及以上学历在读大学生不少于2000人来津实习见习、感知体验。
加强青年人才培育,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提高在津高校院所毕业生就地转化率,每年培训青年技能人才2000人次以上;深入实施“津津希望”企业上市培育计划、“产学研资”青年企业家成长计划,每年遴选一批青年企业家开展定制化培训;深入实施“津津希望”选培计划,塑造具有新津特色的青年干部人才选育品牌。
支持青年创新创业,打造“津津希望”青年双创基地,建立创业“导师库”“项目库”,定期举办创业沙龙、创业讲堂等活动;坚持“以赛助创、以赛促培”,定期举办“津津希望”创新创业大赛,举办多种形式的青年创业集市、创业成果展等。
强化青年就业支持,实施“千名大学生留津计划”“新津籍学子归雁行动计划”,开展空中直播、空中宣讲、空中招聘等直播带岗活动;开展“津津希望·超级实习生”品牌活动,有针对性地发布实习单位目录和岗位清单,吸引省内外知名高校优秀大学生来津实习见习。
加大住房保障力度
配建人才公寓300套
加大青年住房保障力度,3年内筹集配建人才公寓300套,提供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3000套(间),对来津就业创业的青年大学生,可优先承租保障性租赁住房,享受最长2个月的免租期;加强“青年人才驿站”建设运营,为来津求职应聘的青年大学生可提供最长15天免费住宿。
加快启动树德实验中学新津分校等一批优质学校建设,推动石笋街小学新津分校、泡桐树小学天府创智湾校区、机关三幼新津分园牧山园区等开校办学;深入实施“三名工程”,大力发展智慧教育,建设数字校园,3年内新增名校、名园10个以上,新增优质学位1万个以上。
加大育幼养老服务供给,3年内全区每千人口托位数不低于5个;常态化举办“津津希望·暑期成长营”,提供暑期公益托管服务;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动每个街道至少打造1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
助力大运梦想
校地合作引才育才留才
作为成都大运会赛事承办地之一,新津持续提升城市志愿服务质效。新津发布“大运会新津城市志愿服务小站地图”,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共青团新津区委依托大运会场馆周边、公园绿道、商圈景点、交通枢纽等重要点位,打造的25个城市志愿服务小站。城市志愿服务小站地图的发布,将更有助于为市民游客们提供信息咨询、交通指引等便民惠民服务,以及大运赛事推广、城市宣传等系列城市志愿服务。
共青团新津区委与四川大学团委、西南交通大学团委、西南财经大学团委、四川农业大学团委、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团委、西南民族大学团委、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团委等7所在蓉高校(院所)团委签署了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协议,将深入开展校地合作,共同打造实践育人阵地,进一步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为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新津将为广大青年提供更加肥沃的“创业土壤”、更加充沛的“雨露阳光”,吸引更多青年到新津这座“创新公园城”就业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