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刊平台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72 邮发代号:61-41 总编辑:李晨赵 Email : xnsbshe@126.com
第05版:民生在线
内容详情 2023年05月12日 返回该版首页

加快提升基层干部“数智力”

加快提升基层干部“数智力”

□朱芸锋

1683861544580063021.jpg

龙集镇数字蜂场、“数字龙集一张图”系统

 

1

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于一身。提高基层干部数智化素养,在农村地区、农业产业中全面提升数智化水平,为重庆乡村振兴“弯道超车”融入高质量发展,迎来了极佳机遇。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工作,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谋划实施制造业提质增效行动,大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大力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2023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数字乡村工作”“打造一批数字农业园区、数字农业工厂,新建20个智慧农业示范基地。”

顺应大势所趋、全面推进乡村数智化水平,既要出于满足村民更好生活水平、更高生产效率的需要,因地制宜、因业制宜不断拓展智能化、智慧化应用场景,又要“小步慢跑”循序渐进实施农产业数字化转型,以产品高品质、产业高效率的结果导向,推动数智化对乡村产业、基层治理、村民文化等,在流程、环节等方面进行结构性的重塑改良。

无论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还是着力提升乡村数智化水平,关键在于“人”这个要素、尤其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而乡镇干部群体,作为乡村振兴的“一线指挥官”和乡村数智化建设的“现场施工员”,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正所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党和国家任何关系乡村振兴、农业发展的政策方针,都需要乡镇干部的“上联下接”才能落实落地。帮助乡镇干部排除掉当前面临的客观困难,激活他们的内生动力,克服主观惰性,有效提升重庆乡镇干部整体“数智力”迫在眉睫。

2

总的来看,重庆全市的基层干部积极响应重庆市委市政府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推进乡村数智化建设的决策部署,不少区县、镇村晒出了施工图,挂起了作业单,全市各地数字乡村建设风生水起,农业产业及农村社会治理数智化场景纷纷呈现。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在不少乡村基层、特别是镇村层级,仍然明显存在数智化盲区或空白地带,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别的情况。

一是“上热下冷”或“头重脚轻”。市里出台了多项措施推进数字经济、倡导数字乡村,各个区县也闻令而动积极响应热火朝天,但到了有的乡镇就锅清灶冷,管你外面世界的数字化时代潮流多么风起云涌,到了这里还是“江山依旧”,不要说有什么具体的数智化应用成效,就连简单和起码的宣传、氛围营造动作都没有。

二是“冷热不均”或“生熟夹生”。在部分乡镇,对交通条件、基础设施相对较好,人口相对集中的场镇地带,搞了一些数字化应用,但在其他更为偏远的农村地带,则不闻不问;有的乡镇过于寄希望于移动、电信、联通等运营商,对电信网络电视、村民积分管理、视频摄像“看家护院”等运营服务比较热衷,而对种养殖业数字化、镇村干部履职系统数字化、镇村基层社会服务数字化等方面则很少涉足。

三是简单地复制粘贴搞“上下一般粗”。市里、区里开什么会,镇上就照着开什么会;上面发什么样的文,就“依葫芦画瓢”出什么样的文……雷是像模像样地打了,雨却没有办法下;亦步亦趋是走了不少的“规定动作”,然而适合实际情况的“自选动作”却一个也没有,表面上是整得热热闹闹、忙得天昏地暗,实质上却是竹篮子打水,最终得了一个寂寞。

之所以在部分地方会出现上述现象,客观上在于数字经济对于不少人来说还属于新鲜事物,推进数智化建设、探索数字乡村等到目前仍在“摸着石头过河”,尚没有适用于所有乡村地区的“通用版本”。而就主观角度来看,仍有少部分乡镇干部身在数字时代、心却不在“数字状态”,对说话办事、履职作为缺乏必要的数智敏感;有的基层干部虽然在通信、支付等个人生活领域,习惯于使用数字化服务,但是在结合设身处地的乡村建设当中,却没有进入“数字化角色”,而是出于惯性思维“等、靠、要”,即等上面的文件来了再说,靠上面来了资金项目再做,要上面明确我做什么了再动;当然,也有少数乡镇干部喜欢“拍脑袋”,对数字经济不懂装懂,轻率地以为数智化转型“不过就是那么一回事”,认为数字乡村“我懂不懂不重要,只要愿意出钱就找得到人来办事”,以至于“瞎子摸象”不明就里地被人带到坑里……由于数智力不足,尚有相当比例的乡镇基层干部,没有对乡村数字经济、数智化建设发挥出应有作用。

3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作为“地圈梁”中的“钢筋”,提升乡镇干部的数智力,对于加快发展重庆数字经济、全面推进数智化改革转型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一是“场景+规划”,为提升乡镇干部数智力下好数智化场景“先手棋”。很多基层干部缺少数智化素养,重点不在于“不想干”,而是因为对新的工作内容感觉陌生,担心做不好才“稳重为要”、先看别人怎么做。根据重庆全市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对渝西、渝东北、渝东南等乡村产业,不仅“绣花针式”精确到镇、细化到村“一村一品”,还应当伴随产业规划落地开展数智化场景实施。

比如在A镇规划了肉兔养殖场,相应地就要在A镇某村落地一个数智化、标准化的肉兔养殖示范场。当一个个数智化场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巴渝乡村,基层干部群众心目中原先还比较模糊的数字化概念,也就会变得愈发清晰、可感,乡镇干部提升数智力也就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把手”。

二是“产业+主体”,为提升乡镇干部数智力打造层次多样、内容丰富的“工作圈”。目前,由于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等方面的差异,一方面是农村地区、乡村产业想走数智化转型,却不容易引进有情怀、有实力、有水平的投资主体;另一方面是一些数智化领域的创新创业主体,却受从业资质、金融贷款、农村用地等方面“门槛”所阻,不能以轻资产投资乡村数字产业。重庆城乡之间的数字经济、数智化应用还存在“冰火两重天”现象,让不少乡镇干部“隔岸观火”,哪怕想发展得心急火燎,但也苦于无产业实景可服务可融入。

提升乡镇干部数智力,不是只让他们成为实验室里培育出来的花朵,而是要把他们推到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一线,多在实打实地服务当中提升实战能力、成为行家里手。打好组合拳,通过农村“三变”改革激活闲置资源,精简优化金融机构支持“三农”数智化程序;打通“中梗阻”,促进院校、科研机构与乡村生产端的有机融合;优化整合农业、国土资源、建设规划等部门职能职责,让轻资产市场主体可以“拎包入住乡村”……多管齐下引导市场主体到乡村去创办发展数智化产业,数字乡村活起来、火起来,乡镇干部的数智力亦就“水涨船高”升起来。

三是“赛马+机制”,为提升乡镇干部数智力开辟容错纠错、有序进出的新赛道。打造机制透明、赛制公平、多方监督的数智力赛马比拼新赛道,就是要让主动率先求变、积极拼搏创新、勇于担当作为的基层干部,成为推动数字经济、数智乡村的“弄潮儿”,就是要让那些面对数字化浪潮无动于衷装样子的人装不下去,就是要让那些以为在数智乡村建设当中可以“随大流”混日子的人混不下去,就是要让那些企图在大变革、大投入当中浑水摸鱼牟取私利的人现出原形。

一方面,强化乡镇干部的数智力实操考核“指挥棒”导向。无论之前的镇域GDP规模如何、产业经济效益怎么样,都要用数智化场景、产业、效益等几把尺子,来测一测数智化转型增量、量一量赋能强度,并以此增量和强度科学合理融入考核来论英雄、排座次。另一方面,在比拼数智化能力素养的新赛道上,充分运用干部能上能下、动态调整的赛马机制,既要在舆论声势上为敢于数智化创新的干部喝彩,又要在项目倾斜、选人用人等方面拿出“干货”激励积极践行数智化的乡镇,还要真心实意用好容错纠错措施为担当者担当、给改革者护航。

乡镇干部群体数量庞大,且面对村民群众服务、直接参与乡村振兴建设,在推动重庆全市数字经济变革当中,能够发挥出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牵一发而动全身”,加快提升乡镇干部群体数智力,让他们更加清爽地奔赴数字乡村主阵地、乡村振兴主战场,有利于更好夯实数字重庆基础,让新重庆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更好、更快地跑起来。

(作者系重庆市荣昌区龙集镇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