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6.1亿元!四川文化产业实现“开门红”
本报讯(记者 马工枚)记者日前从四川省统计局获悉,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2023年一季度四川省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统计数据显示,四川省文化产业呈现快速回升的良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和西部省份平均水平,成功实现“开门红”。
其中,企业营收快速回升。一季度四川省规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56.1亿元、同比增长10%,增速比上年同期高7.4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个百分点,比西部省份平均水平高5个百分点。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四川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2615家,同比增长9.5%。其中,文化服务业1701家、同比增长14.5%,增长最快;规上文化企业资产总规模8209亿元、同比增长15.3%,增速比上年同期高6.2个百分点。
整体效益明显好转。规上文化企业利润总额152.5亿元、同比增长19.2%,扭转2022年下滑态势。规上文化企业负债4755亿元,资产负债率57.9%,比2022年末下降1个百分点。应交增值税30亿元,同比增长7.7%,比营业收入增速低2.3个百分点,企业税负持续下降。
据四川省文化产业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一季度四川省文化产业实现“开门红”,主要原因在于龙头企业带动、文化新业态发力、中心城市支撑、消费市场复苏等。
文化新业态方面,四川省大力推动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深入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文化新业态正成为推动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一季度,全省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规上文化企业234家,实现营业收入357.7亿元,比上年同期大幅增长41.4%,对全省规上文化企业营收增长贡献率为99.4%。
消费市场方面,文化娱乐休闲需求集中释放,文旅经济呈现“总体回暖、强势复苏”的可喜局面。春节期间,四川省共接待游客5387.59万人次,旅游收入242.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73%、10.43%,旅游接待人数全国第一。大型文旅企业在营业收入快速回升的基础上,营业利润实现由负转正。
相关链接
四川省推进大峨眉交旅融合先行示范区建设
年内打通峨眉山和七里坪之间的瓶颈路段,明年建成旅游环线主通道……最迟明年,峨眉山景区“一条独路上山”局面将彻底改变,登顶峨眉欣赏美景将更方便。这是记者近日从在乐山市召开的大峨眉交旅融合先行示范区建设推进会上获悉的消息。
预计到2025年,大峨眉区域实现“主要景区高速直达,全域慢游顺直畅达,乡村旅游联网通达”,有力支撑大峨眉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这是全国首个推进交旅融合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方案,代表着四川在全国率先迈出交旅融合示范建设的实质性步伐。
其中,峨眉山南山片区旅游发展的主通道龙池镇南山村至苦蒿坪村公路已全面开工建设。据介绍,峨眉山南山俗称“峨眉后山”,将通过美丽乡村路、步行道、索道等建设,形成一条新的上山通道。在建峨眉至汉源高速公路衔接成乐、乐西、雅西等省内多条高速公路,按照建设计划,将于年内建成通车。届时,从峨汉高速公路经连接线抵达南山,可直达峨眉山最高峰万佛顶。以峨眉山为核心,当地正在打造两条环峨眉山景区旅游主环线,依托已建成和规划建设的公路把优质旅游资源串联成环,路线覆盖峨眉山市全域、全长约220公里,串联峨眉山风景名胜区、大佛禅院等5个A级旅游景区及150个国省文旅资源。预计到2024年6月,文旅康养内环线主通道基本形成。
今年,除了实现峨汉高速剩余路段通车外,还将确保建成S308洪雅县柳江至瓦屋山段、S429洪雅县东岳至柳江段改建工程,基本打通峨眉山与七里坪之间的瓶颈路段,推动先行示范区建设破题开局。
大峨眉区域内,乐西高速乐山至马边段、天眉乐高速、资中至乐山高速等高速公路项目加快建设,39个国省干线公路项目正有序推进。接下来,还将打造一批公路主题服务区,集乡村产业加工体验、产品直供直销、民俗吃住体验、观景休闲、文化熏陶、文旅创客等为一体,带动沿线特色产业、特色农牧业发展。同时,以增强游客体验感为导向,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围绕“一环三带”开通跨区域“招手停”精品旅游专线;依托“金通工程”打造一批交农旅融合乡村旅游运输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