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刊平台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72 邮发代号:61-41 总编辑:李晨赵 Email : xnsbshe@126.com
第08版:周末
内容详情 2023年05月19日 返回该版首页

北渡鱼味鲜

北渡鱼味鲜

赵瑜

重庆有江,有江就有鱼。重庆人打小就爱吃鱼,鱼是高蛋白、低脂肪,富含DHA,即便是辣椒飘浮了一锅,但本城的纤纤美女却慢条斯理举箸不停,忘情大啖。

话说重庆有个綦江区,景色秀丽,物华天宝,自古以来地底下就埋藏着丰富的矿石,还有神奇的巴人文化、苗家风情。綦江有一道大名鼎鼎的美食:北渡鱼,口口相传。

“北渡鱼”是著名的“一鱼三吃”,听说由上个世纪80年代的綦河边北渡口打鱼人首创,渔夫打鱼上岸后灵机一动自制偶得,分麻辣鱼、番茄鱼、酸菜鱼三味,各有特色,有的麻辣鲜香,有的嫩滑可口,有的酸爽开胃,色、香、味俱全,美名远播。

不过,这些是坊间传说。

平时我只在市区美食一条街吃过北渡鱼,感觉并不惊艳。“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重庆的火锅到外地都要走样,何况綦河原生河鲜?

所以找个阳光明媚的周末,上了渝黔高速,专门去原产地——綦江区。

停在一条土路边。餐馆并不起眼。但同行“好吃狗儿”说,这是最正宗的一家。因“正宗”二字多看了两眼,就觉得有了风情,因为馆子开在綦河上,更有点野趣。

有时候真的佩服这些“好吃狗儿”,他们是“顺风耳”“飞毛腿”,为了吃正宗、吃地道,不惜跑路花钱折腾。又一想,在城市化进程逐渐加速的今天,他们是挖掘传统食文化的有功之臣。

鱼是花鲢,体侧扁,头极肥大,肉性味甘、温,有暖胃益筋骨之功效。特意到厨房偷师,满脸微笑的大厨并不藏藏掖掖,手脚麻利地拎起一条活鱼,快刀打甲去鳞,下入沸水锅内,锅中大把撒辣椒,大瓢加花椒、大蒜和一些他家的“祖传秘方”,鱼片在红亮亮的汤中打上几个滚,就起锅淋上沸油,搪瓷大盆装鱼,上桌。

偷师后还是一脸迷茫,也许北渡鱼跟其他出名的江湖菜一样,最大的特点是气质粗犷豪放,作料杂乱无章,但却美味。想学,哪这么容易?

照例一钵麻辣、一钵番茄、一钵酸菜。色泽养眼,但此时哪管看,只管吃,话也不说,众人埋头苦吃。老实说,几十里加急来吃鱼,是饿了。

吃完静静望着窗外碧波荡漾的綦河发呆。已近入夜,不远处城市的繁华街景尽收眼底。照说鱼的味道难以精确形容,天底下好吃的鱼味道都差不多一个字——鲜。但重庆江河众多,北渡鱼为何这样出彩?

想了一想,或许是因着綦河的历史厚重和文化灿烂,这条古代就有名的称之为僰溪、夜郎溪、南江的河流,不紧不慢地流了几百年,传承了古老的巴人文化,滋养着开拓创新的綦江人。清康熙时有贡士周名祚以《僰溪》诗咏之:“涓涓澎湃辟源长,百折滩回下夜郎。黔播峰莲攒万笏,岷峨波会敌三湘。石城古国传巴子,赛语微歌谱汉皇。曲似武夸双桨去,村村烟火望苍茫。”綦江景色迷人,綦河烟波浩荡,民风纯朴热情,这里的鱼,又哪能不美味,哪能不出名,哪能不回味?

(作者系重庆市南岸区文联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