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
让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共生共荣
□本报记者 马工枚
5月22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在成都举行“五区共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六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专场。阿坝州、甘孜州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当地保护生态和发展经济、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的有关情况。
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地处川滇藏甘青交界地区,生态地位突出、自然资源丰沛、民族文化多彩,在四川省生态安全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作为长江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的阿坝州、甘孜州所有区域被纳入国家和省“重点生态功能区”。推动“五区共兴”,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如何提高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平,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
生态环境逐年向好
一直以来,超载过牧是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生态保护路上一块难啃的“骨头”。但阿坝州沿黄4县(阿坝县、若尔盖县、红原县、松潘县),在2020年以来却实现载畜量持续下降。
“我们加快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创新‘种草养畜+N’工作机制,32.2万头牛羊通过混合推广‘三结合’及‘4218’标准化养殖模式出栏,有效缩短牲畜饲养周期,改变‘夏肥、秋壮、冬瘦、春死亡’的恶性循环,确保黄河流域草畜平衡和牧区群众减畜不减收。”阿坝州委常委、常务副州长许磊说。
阿坝州全面推进“增水减沙”,启动实施黄河干流若尔盖段应急工程和白河、贾曲河等支流治理项目;2020年以来,累计完成沙化治理及巩固21万亩,草原生态状态和生产功能逐步得到提升。
生态环境的改善离不开法治建设。早在2018年,甘孜州就颁布实施四川省首部生态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甘孜州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关闭采砂场(点)321处、清退矿权272宗、清理退出小水电138座,环境治理水平有了新提升。
甘孜州严格落实四级河湖长制、林长制、长江流域十年禁渔工作,织密水生态、森林草原生态系统保护大网;全州生态环境逐年向好,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连续21年保持“双增长”,总量居全省第一。
在四川省五大经济区中,川西北生态示范区是唯一没有提出经济总量目标的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将其发展目标设定为:到2025年,生态文明建设、生态产业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达到更高水平,建成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为全国碳达峰、碳中和作出积极贡献。
绿色经济加速奔跑
阿坝州加强特色农牧业和生态工业发展,“净土阿坝”品牌进驻成都大运会;2022年,全州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60家、高新技术企业7户,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36%。甘孜州围绕做大做强清洁能源、文化旅游、高原特色农牧业“三篇文章”,夯实生态经济底部根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一季度,全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8%,增速居全省第一位。
文旅产业方面,阿坝州依托“九大文旅品牌”,精心打造“全域九寨休闲之旅、黄河文化体验之旅、熊猫家园亲近之旅、藏羌走廊探寻之旅、雪山草地红色之旅”5条旅游线路;“四季音乐节”风生水起,乡村旅游、冬季旅游蓬勃发展,今年前4月,全州累计接待游客108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3.6亿元,均创历年同期历史新高。甘孜州倾力打造“国道317高原丝路文化走廊”,推出“丝路甘孜·川西秘境”系列主题活动;今年“五一”期间,全州接待游客108.3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9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3.87%、153.94%。
“生态+能源”方面,甘孜州推行草原上面建光伏电站、下面种牧草的“牧光互补”模式,目前建成投运清洁能源装机1715万千瓦,增加牧草产量的同时改善草原生态,生态富民效益逐步显现。阿坝州生态工业支撑力也在不断拓展。2022年,全州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60家、高新技术企业7户,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金川电站、双江口电站等重大清洁能源项目正在加快推进,阿坝县查理“光伏+N”等光伏项目集中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