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元朝天—浙江杭州滨江东西部携手共进
以人才交流协作续写“山海情”
□刘旭 本报记者 魏彪 文/图
“多亏了唐律师给我出的意见书,我觉得还是要多学习法律知识,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都能让我增加‘底气’”。5月22日,在四川广元朝天区法律援助中心,一位前来咨询法律问题的群众激动地说。
这位群众口中的“唐律师”,是来自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的律师唐炳洪。今年4月,他跨越1660公里来到朝天区,开始轮流开展“律师驻点”法律援助帮扶工作。
2022年,朝天-滨江东西部司法行政协作和交流框架协议签订后,唐炳洪毅然报名参加此次“律师驻点”法律援助帮扶工作。驻点期内,唐炳洪共办理审查起诉阶段法律帮助案件5件,办理法院审批阶段法律帮助案件1件,并积极开展法律宣传、法律援助等工作。
像唐炳洪这样参与帮扶的人还有很多,涉及行政、教育、医疗等各部门、各行业。据了解,自滨江区对口帮扶朝天区以来,两地在人才交流方面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宽领域、全方位的帮扶协作,为不断深化东西部人才协作谱写了新篇章。
2021年以来,两地累计互派挂职干部、人才54名,举办挂职干部人才座谈会等活动6次,并在教育、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的基础上,创新邀请滨江区4名专业律师到朝天区开展法律援助帮扶,打造“山海协作·律师驻点”人才服务品牌,先后提供法律服务100余人次,人才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
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在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等地举办乡村振兴干部素质能力提升班等党政干部培训班次25期,培训2400余人次;举办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培训班等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班次11期,培训2000余人次;每年实现基层干部全覆盖轮训,通过培训,干部人才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下一步,两地将积极拓展人才交流合作面,聚焦教育、卫生、司法等领域持续互派人才交流挂职,朝天区每年选派10名以上干部人才赴滨江区挂职学习。围绕全区中心大局,组织开展乡村振兴、乡村建设、基层治理等重点领域干部人才培训,积极邀请杭州等地知名专家、教授到朝天区授课。
跨越千里,山海情深。东西部协作让朝天区与滨江区在越来越紧密的交往中,共建协作大格局,共奏发展“协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