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供销社系统:
提升为农服务水平 多措并举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四川省广元市供销社系统发挥系统优势,助力乡村振兴,推进为农服务工作。
利州区供销社:
“三助力”推进初夏为农服务工作
助力推进小春作物收割。组建3个油菜籽收割组,2个小麦收割组,安排专职工作人员15人,配置各种收割机5台,对辖区内5个行政村的油菜籽、小麦进行集中收割。截至5月中旬,累计收割面积占应收割面积的95%以上。
助力推进大春作物播种。建立农民所需种子品种、数量台账,及时对接种子公司做好购买工作,安排工作人员12人、旋耕机6台、插秧机3台、播种机4台,对已收割闲置的耕地开展播种。截至目前,稻田插秧720亩,玉米播种310亩,大豆播种65亩。
助力农产品销售变现增收。结合农民生活需求量,为农服务中心按照市场价格,及时收购农民剩余的油菜籽、小麦以及各种豆类农产品,预计本月底,为农服务中心将收购各类农产品350多吨。
荣山供销社:
“两端”建设提升为农服务
奋力推进农村生产端。以荣山供销社领办的君兴植保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大力开展土地托管3000亩,积极推进农产品深加工,配置日加工量在4000斤以上的大米色选机、抛光机、白米分级筛设备,新购日加工800斤以上的面粉、挂面加工设备,增添了日榨油能力2000斤以上的菜油压榨设备。
无缝对接市场消费端。充分抓住城市居民需求高质量、品质优的消费心理,积极对接城区多家超市,利用农产品销售专区,上架大米、面粉、挂面、食用油、玉米等12类优质农副产品。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向30多家饭店、10多个食堂开展农副产品送货上门服务。
朝天区供销社:
加强农资稳价保供
抓好货源组织。组织动员各基层社、庄稼医院和综合服务社,积极走访询问辖区种植大户、专合社等农资产品需要情况,同时积极与生产厂商、农资经营企业联系对接,提前协调落实物流计划,筹集资金加大采购备货和联调联运力度,保障农资及时调运和配送。结合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产品库存,及时补充农资货物,保障货源足、品种全。截至4月底,储备各类化肥6520余吨、农药21.4吨、农膜18.6吨、种子20.5吨,确保了春耕期间农资供应不断档脱销、不误农时。
抓好农资供应。指导各基层供销社及农资经营企业创新农资营销、配送和服务方式,大力推广延时供应、拆整零卖、电话预约、网络预约、线上指导、线上线下一体等多种服务模式,将农资商品配送到各乡镇、各村庄稼医院,开展“送农资到田间地头”活动,直接将化肥、农药等送到田间地头和农户手中。举办供销社农资大讲堂,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和农化知识宣传,指导农民识假辨假,在线解答病虫害防治知识,发布农技知识,开展测土配方等农技服务,引导农民科学合理施肥用药,全力服务春耕期间农业生产工作。
抓好质量监测。建立农资价格监测机制。充分发挥朝天区合作经济组织服务中心作用,组织各基层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确定农资价格数据监测联系点15个,及时统计化肥价格、供应数据,掌握价格变动情况,分析研判农资市场走向,为科学制定全区农资市场调控措施提供决策参考。引导系统农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带头稳定农资价格,同时加大对农资经营服务网点的明察暗访力度,配合区农业农村、市场监管、发改等部门开展哄抬价格、假冒伪劣种子、农药、肥料、农膜等专项整治活动,对假冒伪劣、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串通涨价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目前,共出动检查人员18人次、车辆5台次。
全力稳价保供。在化肥价格居高不下的背景下,扛起农资稳价保供政治责任,持续加强农资稳价保供组织领导。全体职工上下联动,从融资、供应、调度、价格监测等方面入手,确保农资稳价保供工作有序开展,春耕农资供应不断档、不脱销、价格稳。创新农资服务方式,加快建设一批以信息化为手段,集农资销售、技术指导、测土配方、农民培训等于一体的农业生产服务中心,打造“智慧农资”平台。
实行淡储旺供。根据需要设定淡季化肥储备数量,采取财政贴息方式委托符合条件的农资企业进行储备,稳定市场化肥供给,避免个别农资经销商因市场化肥供给数量不足,囤积居奇、哄抬价格,损害农民利益,影响农业生产顺利进行。
回收利用废弃农膜。利用县域为农服务体系和流通服务网络,进一步强化“供销社回收、专业机构处置、公共财政扶持”的废弃农膜回收处理经验,用好“村收集、镇集中、县运输、市处理”废弃农膜回收利用体系,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做好废弃农膜回收利用工作。
此外,广元市朝天区供销社发挥系统优势助力乡村振兴,全力做好“832平台”“天府乡村”公益品牌、“广供天下”商城的宣传、推广和使用,拓宽朝天区优质农副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推动朝天区优质农副产品销往区外。加强对土鸡产业发展政策、趋势、方向等调查研究,协助做好相关服务工作,助力全区土鸡产业发展。
王忠烈 刘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