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刊平台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72 邮发代号:61-41 总编辑:李晨赵 Email : xnsbshe@126.com
第05版:经济与法
内容详情 2023年05月30日 返回该版首页

绵阳市安州区人民法院秀水人民法庭庭长贺春辉: 30年扎根基层 用点点微光照亮法治之路

绵阳市安州区人民法院秀水人民法庭庭长贺春辉:

30年扎根基层  用点点微光照亮法治之路

□宋燕 刘丹丹 本报记者 杨明 实习记者 吕婕

“这是我在法庭工作的第30个年头,从毛头小伙到中年大叔……不后悔选择下乡,我喜欢乡下的宁静,我爱我的职业,也爱脚下的泥土……”这是在法院“无私奉献在基层”分享会上,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人民法院秀水人民法庭庭长贺春辉第二次慷慨激昂,而第一次,则是27年前他身着法袍对着宪法宣誓时。

同事们眼中的“好大哥”

1994年,时年23岁的贺春辉调到法院,被安排在河清法庭工作。河清法庭地处偏远乡村,办公楼是老式的筒子楼,桌子掉了漆,没有通讯设备,庭里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那辆“82年”的永久牌自行车。法庭辖区面积大,又是山区,为了给群众提供更好的司法服务,贺春辉经常骑着那辆自行车穿梭于田野土路上,上坡下坎,送达、调解、调查……从春走到冬,从晨曦走到日暮,车轱辘换了一次又一次,同事们都戏谑称它不愧是“永久”牌自行车。

后来,因工作需要,贺春辉又相继被调整到塔水法庭、秀水法庭工作,“重复”的工作内容,换着地方继续,贺春辉足迹遍布村野。一晃30年过去,“小贺”变成了“贺哥”,也变成了同事口中的“活地图”“活导航”“活电话本”,同事们也都很有默契地认为,找不到地方,找贺哥,找不到当事人,找贺哥,找不到乡镇村社电话,找贺哥……

“贺哥,你知道高川天池李某顺大爷家位置吗,我们要送达,找不到位置……”接到院机关法官小李请求“导航”的电话,贺春辉放下手中的案卷,立马出发前去“支援”。原来是小李承办的一起相邻权纠纷案件,被告李某顺因为修路问题占用了原告吴大爷的院坝,两人发生口角,一气之下,吴大爷就把李大爷告到法庭。贺春辉带着小李赶到李大爷家,李大爷生气地要赶大家走,而贺春辉并没有袖手旁观,而是利用几十年熟知的乡土人情帮着做调解工作,在法理范围里,重点以情理服人,最终两位大爷之间达成调解协议,两家握手言和。

作为老庭长,贺春辉特别不爱待在办公室里。诉讼服务大厅里,总能看见他的身影,除了审理、调解案件以外,他还进行立案指导、诉讼服务、法律咨询等“细碎”工作,毫无庭长架子,他总说“能当场处理了就当场处理,免得当事人跑空趟子”。

当事人口中的“贺庭长”

“贺庭长,您一定要帮忙想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秀水镇某村书记拉着贺春辉的手急切地说道。

原来,秀水镇某村最近遇上一件涉及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的麻烦事,村里2002年将土地流转给一家园林公司,签订了20年的《土地种植租用合同》。合同到期后,园林公司以种种原因推诿不愿向村委会继续缴纳租金,也不愿清除土地上的种植物退还土地,村民们对此怨声载道,多次找到村委会、镇政府要求解决此事。无奈之下,村委会负责人找到了贺春辉。听完事情的经过,贺春辉立马和村委会负责人一同到实地勘验案涉土地情况,同时与村民代表进行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次日,贺春辉将园林公司的负责人通知到法庭,面对面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宣讲,明确拒不履行合同义务的行为已经违约,应按照合同约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此基础上,贺春辉组织双方负责人进行了多次实地勘察,多次面对面进行调解。几个来回后,双方分歧不断减少。贺春辉瞄准时机,适时抛出调解方案,最终双方表示愿意各退一步,达成调解协议,园林公司当即将案涉土地返还给村集体,并以案涉土地上种植的树木抵偿欠付租金,一件涉及上百户农户利益的群体性纠纷就这样圆满化解了。

基层法庭常见的案件大多都是“鸡毛蒜皮”的家长里短,事情虽小,但件件都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不管在诉前还是诉中,亦或者诉讼之外,贺春辉都主张“调解为主”,深入田间地头,到群众身边去,俯身耐心倾听当事人的诉求,理解当事人的委屈和处境,把握双方矛盾的关键,诊断纠纷的脉搏,融合情理与法理,将法律和道理讲到老百姓的心坎里,力求做到案结、事了、人和。

“基层法官不能仅仅坐在庄重威严的审判庭上敲响法槌,下一纸判决书就结案了事,要学会将‘高大上’的法律和‘接地气’的风俗融合起来,让司法沾上些人间烟火,让裁判文书有温度、有人情味,群众才会相信你……”贺春辉说,“法治就是我的信仰,我愿意一直坚守在最基层,用我的点点微光,照亮法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