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向阳开 朵朵放光彩
——重庆市垫江县太平小学校奋力打造牡丹教育特色学校
核心提示:
百年老校——重庆市垫江县太平小学校麓于明月山,相依牡丹源,曾五易校址,九易校名。学校是垫江县首批示范小学、首批课堂改革示范学校,首批“五育并举”全面育人模式改革试点学校。
2022年秋期,学校实现全面整体搬迁,新校园占地总面积50亩,建有5000平方米的标准塑胶运动场、1300多平方米的室内体育馆、12000多平方米的教学楼和办公楼,现有教职工130人,36个教学班,学生1482人。
踔厉奋发的工作室团队
聚焦教育新政,落实“双减五管”;聚焦课堂改革,夯实“牡丹课改”;聚焦“五育并举”,推进“五育并举全面育人模式试点”;聚焦专业发展,赋能教师成长;聚焦未来学校,高远规划推进……走进垫江县太平小学校,我们看到的是一所独具牡丹地域文化特色、厚积薄发的农村小学。
近年来,太平小学利用地处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牡丹源”的地理优势,挖掘国色牡丹所蕴涵的丰富教育价值,在传承百年老校办学历史的基础上,建构“生本教育”理念,精心打造校园文化特色。学校以“五色牡丹、五育融合”为办学理念,以“彰显公平、张扬个性”为教育理念,以“牡丹向阳开、朵朵放光彩”为育人理念 ,以“教师专业化、学生特长化、学校特色化”为办学目标,全力打造 “牡丹绘画、中华武术、四声教育”特色,形成了“五色牡丹蕴五好少年”的精神教育体系。
该校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聚焦“双减”促“五育”,大力实施党建引领工程、五育融合工程、课改推进工程、名师培养工程、牡丹文化工程等“五大能力工程”建设,不断促进学校健康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努力培养“四有”牡丹好老师,培育“五有”牡丹好少年,培植牡丹文化特色校园。
五育并举
推进底蕴内涵发展
在“五色牡丹、五育融合”办学理念引领下,太平小学积极推行“牡丹精细管理”,推进“牡丹生本课改”,开展“牡丹养成教育”,开发“牡丹校本课程”,打造“牡丹文化校园”,努力实现太平学子“牡丹向阳开、朵朵放光彩”的教育憧憬。
“我们根据牡丹教育特色发展规划,积极规范文化标识,实施‘牡丹文化’建设行动,让新校园具有浓厚的牡丹教育文化氛围。”太平小学校长肖建国介绍说,该校重塑牡丹校园文化,让千年牡丹盛开校园;对校园标识统一设计,植入牡丹元素,让牡丹教育文化特色洒满校园;对校园楼栋进行牡丹系列命名,让牡丹文化浸润校园;塑造牡丹教育德育品牌,建立牡丹长廊文化等德育阵地,丰富教育内涵,夯实养成教育。
身正为范,以德立身;学高为师,提升素养;植根课堂研究,赋能专业成长;开展教学竞赛,提升教学能力……太平小学积极实施“牡丹教师”培养行动,持续提升教师队伍素质,通过充分挖掘牡丹的“质文化”与“和文化”,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培养“牡丹四有好教师”,做到以德立身、以德施教,形成“面向全体,立德树人”的丹乡师风。
该校坚持立德树人,积极实施“牡丹少年”培育行动。学校通过挖掘太平牡丹的“美文化”和“雅文化”,制定“牡丹五星少年”标准,定期开展“牡丹五好少年”评比活动,形成学校牡丹德育四大系列活动,即牡丹学生“养成教育”系列活动、牡丹学生“品质教育”系列活动、牡丹学生“节日教育”系列活动、牡丹学生“竞赛品牌”系列活动,让孩子们感悟牡丹精神,学习牡丹品质,争做牡丹好少年。
武术特长现场展示
在太平小学,加强个性培养,实施“牡丹特长”发展行动,已成常态。该校聚焦学生艺术素养,抓实“双减”落地,将课后服务与地域特色、学校品牌有机融合,积极开展 “牡丹绘画”“中华武术”等特长发展行动,让学校教育回归本真,培养有爱好和特长的牡丹好少年。
学校着力打造“牡丹绘画”特色,每周在美术课程中开设一节牡丹绘画课,在课后服务中开办了两个“牡丹绘画”特色社团,由两位画家亲自示范、指导教学,全面普及牡丹绘画,部分学生的牡丹绘画具有较高水平,在县市级绘画比赛中多人次获一等奖,“千人牡丹绘画”“牡丹文创作品”已成为学校艺术教育一大特色品牌。
同时,该校着力打造“中华武术”特色,与“垫江鸿飞搏击有限公司”携手打造“武术搏击体教融合”实践基地,在学校开设“中华武术”校级特色社团,专业教练团队定时到校对全校学生开展武术教学和武术训练,目前已形成“人人爱武术、人人学武术、人人会武术”的良好氛围,“千人武术”已成为该校牡丹教育的一张亮丽名片。
四声教育
注入学校生机活力
在太平小学校园,我们总能听到琅琅的读书声、嘹亮的歌唱声、愉悦的欢笑声、激情的呐喊声……该校充分挖掘牡丹文化精髓,提出“四声教育”策略,把真实的校园还给学生,归还教育该有的模样,真正让“牡丹向阳开、朵朵放光彩”。
太平小学积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生每天8:20到8:50到校后自觉放声朗读,让琅琅读书声响彻校园,每天上午第一节课课前3分钟集体朗诵成为常态,为整个校园平添了一道亮丽风景。
“我们所有任课教师结合学科特点,在备课环节中设计阅读训练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强化阅读能力训练;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写活动,读写相长,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升学生阅读能力。”肖建国表示,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在书海里增长知识,锤炼品格,感受到文化的灿烂、历史的悠久、宇宙的神奇、英雄的高尚、大自然的美丽……
该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开好音乐课,音乐教师依据教材给学生讲解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教唱教材歌曲;将唱歌与活动有机整合,让国歌、队歌、校歌、爱国歌曲、儿童歌曲弥漫校园;每天下午课前三分钟歌唱形成习惯,全校师生学会2至3首牡丹歌曲,让牡丹歌声响彻云霄。师生在嘹亮的歌声中,愉悦心情,陶冶情操,潜移默化地受到艺术的熏陶。
同时,学校严格遵循教育规律和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全面落实“双减”,让孩子从重复无效的作业和机械盲目的考试中解脱出来,绽放孩子童真的笑颜;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学校依托元旦、六一、国庆等重大节日庆祝活动,每周的班级才艺展示活动,每学年一次的大型艺术节活动,让学生时时处处感受无限快乐;开设画牡丹、故事会、小小歌唱家等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特长爱好,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获取新知,在愉悦的欢笑中享受美好,润物无声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此外,开足开齐开好体育课,训练技能,强壮体魄,健全人格,历练意志;积极开展体育竞赛,每学年举办一次牡丹少年体育运动会,赛风格、赛技术、赛水平,锻炼学生意志,选拔体育种子,学生为自己呐喊,为团队呐喊,为胜利呐喊,让校园充满生机与活力;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学校开设了乒乓、篮球、足球、田径、跳绳等特长校队,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潜能,激发学生激情。
牡丹绘画现场展示
生本课堂
夯实课堂改革底色
“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改变课堂教学生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实施了‘牡丹生本课改’三年改革行动。”肖建国校长介绍说,在课改中学校注重顶层设计,专家帮扶引领;注重习惯培养,开展专项训练;注重课堂文化,发挥示范作用;注重全员参与,开展集体研磨;注重教育科研,服务课堂改革。
结合学校教学实际,太平小学精心设计牡丹生本课堂改革行动方案,先后邀请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文理学院及市县知名专家、教学名师和学区研训员把脉问诊,组建学校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工作坊,拟定时间表和路线图,分步推进,掷地有声。同时,拟定“牡丹生本课堂”学生学习常规专项训练与展评活动方案,全覆盖开展“牡丹生本课堂”学生学习常规专项训练与展评活动,形成太平小学牡丹生本课堂的课堂常规特色,为推进学校课堂改革奠定了坚实的习惯之基。
该校挖掘提炼了“让出时间,归还舞台,学生为本”的课改文化,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挖掘提炼了“合作探究,经历发现”的课堂文化,遵循认知规律,搭建学习支架,创设生动情境,主动经历发现,提升核心素养;开发了“牡丹生本课堂”教学范式,即四时段四环节:第一时段为明确任务时段、第二时段为自主探究时段、第三时段为合作达标时段、第四时段为拓展延伸时段,让教师们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学科特点和学生学情选择性使用,为课堂改革提供参考。
毫无疑问,课堂教学改革是推行素养教育的重要载体,需要全体师生的深度参与才有可能成功。基于此,太平小学坚持每周一次的集体研磨活动,以年级学科组为单位开展“牡丹生本课堂”集体研磨展示竞赛活动,做到让教师们全员卷入,真实抓课改,抓真实课改。
该校还将现有的市县级科研课题研究和校本研修有机融合,结合学校课程改革、质量提升和专业发展开展针对性、务实性研究,让课题研究辐射带动,服务课改,贯通融合、补拙互进。
值得一提的是,太平小学积极发挥名师团队效能,转化优质资源智慧。肖建国校长是重庆市首届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他以扎实的专业知识、敏锐的管理思维、超前的教育眼光,引领工作室的校长们开展了一系列研学活动,带动一大批有影响力的校长汇聚教育智慧,促进专业提升,实现共同进步、推动区域发展。
求真改革强内涵,深资砥砺赋新生。太平小学将永葆“为国育才,为党育人”的教育初心,躬行教育改革的时代使命,立足乡土地域优势,精心打造牡丹特色文化,为建设现代化、高质量的农村示范小学和“牡丹向阳开、朵朵放光彩”的教育憧憬而不懈奋斗。
通讯员 肖建国 特约记者 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