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刊平台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72 邮发代号:61-41 总编辑:李晨赵 Email : xnsbshe@126.com
第01版:要闻
内容详情 2023年06月06日 返回该版首页

德阳绵竹市新一轮对口帮扶甘洛县工作成效显著 脚步为亲 擦亮眉山村群众的幸福底色

德阳绵竹市新一轮对口帮扶甘洛县工作成效显著

脚步为亲  擦亮眉山村群众的幸福底色

□尹翔 王平 曾海峰 本报记者 高明山 李鹏飞 文/

按照四川省委部署,20215月,四川德阳绵竹市开启新一轮对口帮扶凉山州甘洛县工作,助力甘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甘洛县最大的异地搬迁集中安置区,普昌镇眉山村一直是绵竹市对口帮扶甘洛县前线指挥部实施帮扶项目的主战场。

眉山村距甘洛县高铁站6.8公里,区位优势的凸显带来的是乡村振兴的发展潜力。为此,绵竹市对口帮扶甘洛县前线指挥部与普昌镇在统筹筹划、精心编制规划时,紧紧围绕农文旅融合做文章,推进该村景观廊道、云上梯田、玛牧文化中心广场、眉山村核心广场建设,成片集中打造集生态美、生活美、空间美、文化美于一体的“民族美学第一村”特色乡村景观。

沿着蜿蜒的景观廊道前行,山谷常年流淌着清澈的溪流。跨过小桥拾级而上,穿行于石林梯田,薄雾如丝般飘荡在七彩水稻田间,温润而清新的空气让人不自觉地深呼吸几口。修缮一新的梯田水渠都进行了饰面处理,既满足农业灌溉需要,又能让游人亲密接触山间灵动的溪流。

顺着梯田游览观光道漫步约半个小时即可到达眉山村集中居住点。村民的院落干净整洁,环境清新优美。

走进村民木各达铁的家里,他正和父母、妹妹一起看着电视。木各达铁说,“在得到绵竹市的帮扶后,村里的环境变好了,修建的景观廊道让我们上学也不用走土路了,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

记者了解到,眉山村乡村振兴基础设施提升项目投资1300万元,是绵竹市对口帮扶甘洛县的重点项目。该项目以建“一条最美乡村路、一个民族美学村、一片云上梯田”为引领,提升眉山村的整体颜值,让游客在亲近大自然的同时,不仅能体验乡野趣味,也能体验传统农耕文化,深刻感受乡村振兴带来的巨大变化。

“我们之前住的是土房,走的路是泥巴路,通过绵竹帮扶后,新建了房子和幼儿园,感谢绵竹,感谢共产党。”村民呷莫沙子感慨地说。

在玛牧文化中心广场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工人们正挥汗如雨,极具彝族文化特色的美学大讲堂、生活美学馆、文化美学馆正一步步呈现。在眉山村集中居住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彝族文化风情为主题的一组组绵竹年画格外醒目。在房前屋后,一块块“微田园”行垄整齐,翠绿鲜嫩的玉米、蔬菜长势喜人,勃勃生机正在这片“幸福田”里悄然生长。

“这几年,绵竹不仅帮我们村改善了住房条件,进行了饮水改造,修建了玛牧文化广场和村党群服务中心,还建起了微田园,种上了蔬菜,进一步美化了生活环境。”作为眉山村的包村领导,阿尔吉足笑着说, “大家都觉得今后的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

脚步为亲,俯身为民。在对口帮扶的日子里,绵竹市对口帮扶甘洛县前线指挥部的工作人员不论严寒还是酷暑,大家带着感情和责任穿行于沟沟坎坎和施工现场,黝黑的皮肤更融入了几分大凉山的风采。

绵竹市对口帮扶甘洛县前线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钱哨表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下一步指挥部将在做好前期“谋全局、定一域、开好头”的基础上,稳扎稳打、久久为功,真正把帮扶项目做实做好,在眉山村树起“民族美学第一村策源地”的品牌,让眉山村群众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