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供销社:
搭建城乡产业运营平台 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
挖掘机在点位轰鸣作业,打磨木梳的机器持续运转……这是位于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演陂镇演陂桥村的新盛城乡产业运营公司的场景,一派热火朝天。闲置30多年的粮站,迎来了新的喧嚣与热闹。
“利用村里的粮站,我们成立了新盛城乡产业运营公司。通过这一平台,既解决了产业发展缺土地的问题,又带动村民和村集体实现了增收。”新盛城乡产业运营公司负责人于坚说。
2022年,为了充分盘活、利用城乡国有、集体闲置资产,助力乡村产业发展,衡阳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搭建城乡产业运营平台助力乡村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政策体制、组织网络、合作平台优势,积极搭建城乡产业运营平台,以“企业(合作社)+乡村车间+集体+村民”的产业发展模式,按市场化运营原则,由运营公司统一筹资投资、统一建设改造、统一招商布局、统一资产管理,引导适合城乡布局的项目落户发展,构建村集体经济联结机制,稳步提升农村土地的“利用率”、农民的“就业率”和村级集体经济的“收益率”。
如何激活闲置资产?如何引进助农产业?如何提升农民的收入?这些问题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绕不开的“坎”。新盛城乡产业运营公司所在地曾是镇里的粮站,后来被空置了下来,自从《方案》下发后,让盘活粮站有了政策保障。于坚主动请缨,来到了演陂桥村出任“第一书记”,在衡阳市供销合作社的帮助下,开发这个闲置的粮站。
在与县城建投多次谈判协商后,该村整体承租了粮站,成立了演陂桥村城乡产业运营公司。之后,演陂桥村城乡产业运营公司以闲置的粮站资产出资,与社会资本合作成立衡阳县新盛城乡产业运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委托中国农村能源协会制定醇基新能源产品标准。同时,村运营公司还通过招商引资合作方式引进6家企业入驻,由运营公司统一管理,年租金收入8万余元,园内企业年营收总额1亿余元,提供就业岗位500余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可达40万元。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合作社经济优势,引导村党组织成立以本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主导出资人的村级城乡产业运营公司,让村级运营公司成了名副其实的“强村公司”。
于坚的“成功”在衡阳市不断被复制着。在恒星村,车江街道恒星村城乡产业运营公司在原南泥湾小学部,以土地资产入股分红的形式创办了家具厂,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8万余元,增加就业岗位20余个;向阳街道城乡产业运营有限公司以合作运营模式,利用供销合作社闲置的仓库、门店成立农资批发部,为农户提供质优价平的农资产品和优质的技术服务,每年可为公司创收30余万元,为农户在增收的基础上亩均降低成本150元以上。在衡山县,新桥镇石仓村城乡产业运营公司盘活因撤乡并镇闲置废弃的原贯底乡政府机关场地,引资开办衡阳满博手袋有限公司,以生产成品手袋为主,同时接受来料加工,可解决周边群众就近就业100个岗位,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增加6.8万元。在衡阳县,演陂镇依托镇农事服务中心成立了供销合作社及城乡产业运营公司,以原镇农技站闲置的办公楼和院子入股,合作成立了衡阳县群星优质稻种植专业合作社 ,流转土地1500余亩,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数据无言,却是最有力的证明。7县(市)同步开展城乡产业运营平台试点先行工作;县、乡、村三级共注册城乡产业运营公司65家,其中县(区)级7个、乡镇级13家、村级45家;城乡产业运营平台服务覆盖近300个行政村,组织了365家农业经营主体,为9.38万户农户提供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在衡阳市供销合作社的积极推动和探索下,乡村“沉睡的资产”真正变成了“增收的活水”。高瑞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