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刊平台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72 邮发代号:61-41 总编辑:李晨赵 Email : xnsbshe@126.com
第07版:副刊
内容详情 2023年06月16日 返回该版首页

看似寻常却奇崛 ——魏振强及其作品《村庄令》

看似寻常却奇崛

——魏振强及其作品《村庄令》

魏传伟(四川成都)

初识振强先生,是在2017年夏天,他应邀来蜀重走茶马古道。我有幸参加聚会,还有来自深圳、沈阳和成都的作家。一番介绍,我和振强是本家,自然亲切,他硬要让我挨着他坐,且一直攥着我的手不放,一口一个 “老弟” 喊我。餐后,我们都有些微醺,溜达到府南河边,找了一家老茶馆,每人泡上一壶盖碗茶,天南海北,日东月西,直到在茶馆老板打烊的提醒下,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2018年,我被派往外地挂职,他隔三岔五地微信联系我,让我多写文章,并“打包”发给他,每篇拙稿他都“手术”后刊用。2020年夏天,我们共同的好朋友好兄长李贵平先生,在青海采风时突发疾病不幸辞世,他连夜包车从安徽安庆赶到江苏南京,在禄口机场候机楼外立交桥眯了一个多小时后,搭乘第一班飞机飞往成都。那个时候,我在西藏那曲出差,实在赶不回。后来听大家讲,振强哥连续几天没有合眼,人黑廋了一大圈,在雪域高原的我动容了。

与振强哥认识6载有余,虽各自一方,鲜有见面,山高水长,月晓云清,我们丝毫没有违和感。厚重深邃、真诚纯朴、悲悯乐观,这是振强哥给我的印象。“文学是人学”,《村庄令》就是他优秀品质和人格魅力的最好佐证。

5岁,是我们在父母面前撒娇使性子的年龄,但幼小的他便被送到了外婆家,与风烛残年的外婆相依为命,形影相随。

在食不裹腹、只能把山芋当“硬食”的日子里,振强哥依旧找到了那束光亮——知识改变命运,正是他自幼对知识的渴求,才让他变得厚重深邃,才让这束光照亮他人生的漫漫长路。

正是这束光,才让我们知道了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有个大司村,大司村里有“矮小的外婆”、有“给我拿两只黄澄澄的甜瓜、在凉床上打着蒲扇为我驱赶蚊虫的菊英”、有“头发全白还给我烧菜、喝一杯又一杯酒的福梅婆”、有“拉着我手,一直把我送到村口,在我上车时,喊我‘强子,你缓缓走啊’的长英大娘”……

他在灶台上用毛笔写上“上灶洗净手,下灶莫多言”“堂屋的墙也是我练习毛笔字的一块天地”“接触到第一本有点儿‘文学’的东西,大概是五年级,小皮实拿来一本手抄本,看到了贾宝玉、林黛玉……那份记忆,还有点微薄的营养,让我至今想来仍是心动、感念”;帮有林老师改作业、代课;在林头中学高考落榜后,“先后去了县城和老家的中学补习,那一年,我比往常更用功,冬天睡觉时,几乎没有脱过棉袄”……

对知识的渴求一直像一块生硬的石板压着振强,他像大司村桃花山上一只不起眼的蜗牛,一直在蠕动中前行,当他接到录取通知书时,他终于看到了生命中的那片姹紫嫣红的桃花林。

磨难和困顿、彷徨和失败没有压垮年少的他,相反大司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平常日子,让他的知识和人生感悟在不断日积月累,不断得到升华,让他的思想如此深邃,让《村庄令》从开篇到后记如此厚重,让每个人品读完后,心如此安静释放。

《村庄令》看上去无华丽辞藻,无艰字僻典,无斧凿痕迹。我认为,看似平淡,却不平庸,写出这样的佳作,却是他着力追求的一种精神家园和人品境界,更是大司村赋予他的一种天然浑成的先天秉性。正如:金代诗人元好问评陶渊明的语言风格时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一说:“大抵欲造平淡,来自绮丽中来,落其华芬,然后造平淡之境。”宋梅尧臣《读邵不疑学士诗卷杜挺之忽来因出示之且伏高致辄书一时之语以奉呈》说“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

振强哥说,“自己写不来唯美的文章”,他如此谦逊,这与他的厚重深邃朴素的品质和不虚华不飘渺不虚夸的文风一脉相承的。他不是不会写,而是他深悟大道至简,其中《藕塘》一文,全文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描写场景是一致的,李清照的词惜墨如金,但振强哥的文字让人更加身临其境,特别是在大司村,这个藕塘成了全村人流连忘返的乐园,以景衬情,含蓄蕴藉,无不流露出振强哥和所有大司村乡亲真诚纯朴善良,面对生活积极向上、追求不止。

《村庄令》非洋洋大观,也不文采鸾章,可细品之下便觉奇崛无比,字字走心,句句动容。乡村作品看似容易,而写的过程却煞费苦心。从“豪华”到“真淳”,从“绮丽”到“平淡”,承转启合和相互转换,是一条崎岖漫长的路,不走完这条路是很难写出激动人心的作品来的。

其实,“看似寻常却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不仅适用于文学创作,也适合于做人做事。对于看似“寻常”的东西,不要轻视,不可忽视,有的“奇崛”就隐藏在看似平常的外表中。只有付出“艰辛”的劳动,才能做出貌似寻常而实为奇崛的事来。

“老弟,因为都有泥土一般的诚实和朴厚,我们才会有缘相识、相惜”,这是他在《村庄令》给我的签名内容。同时,他给我年逾八旬的父亲在《村庄令》签的内容为“老叔,我读过您的文字,我十分喜欢传伟老弟,这是我们的缘份。敬请批评,并颂吉祥”。

我言不尽意地写下上面一段文字,其实生活中真实的魏振强先生,他要比我的这些许文字丰富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