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椿巷 千年唐昌 回响时光纯澈的笑声
□本报记者 马工枚 文/图
你听说过成都市郫都区的千年古镇——唐昌吗?这里的每一条街巷都写满了故事,讲述着这里曾经的繁华。这个数万人口的小镇,挟裹着1300多年的历史,有着“从入世到隐世,一朝唐昌,千年崇宁”的说法。
唐昌很特别。这里的许多地名,依稀折射出曾经的恢宏,比如文庙、留驾街、翰林巷等。从大椿巷开始,便是历史建筑和文庙公馆,老公园茶馆和牛肉馆子,就这样穿插于唐昌的各条居民生活的老巷子中。
“西南马道”——大椿巷,巷深300多米,因历史上有一颗参天古树大椿树而得名。巷里古建筑大都保存完好,碧瓦青墙、雕栏花坊,巷院幽深。据了解,明朝时,大椿巷曾为进士姚激宅院。到了清朝中期,这里相继修建公馆。到清朝末期,崇宁著名文人易象乾,民国初年同盟会川西领导人杨靖中寓居于大椿巷。大椿巷内,还现存着肖公馆和赵公馆。其中,赵公馆中国传统风格的门窗,加上欧式牌楼,中西合璧式的牌楼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走完大椿巷,就是一整条街的“风吹吹”,第一家叫“第一风吹吹”,最后一家叫“最后一家风吹吹”。走进体验,会发现“风吹吹”有点类似于火锅。穿过“最后一家风吹吹”,就像走迷宫一样来到了文昌宫巷。文昌宫巷的三角梅开得正好,从老巷子内满溢挥洒出来。
文昌宫巷对面就是唐昌文庙,这是四川现存5座文庙之一,始建于宋,清初复休。这座唐昌文庙以壮观雄伟的风貌和工艺美术上的精湛,在川西地区颇具名气。
梁家大院是唐昌镇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价值最高的古建筑群。这座晚清时期梁姓大户人家的院子,共九十七间房屋,院坝六个,天井五个。梁家大院对面就是刘家巷,刘家巷出来最后一站,便是唐昌崇宁公园,风格是中式传统园林,极具韵味。公园不大,但包容着唐昌镇千年的文化,承载着时代变迁。在公园喝茶打牌的大多是本地人,茶水均价5元左右。
唐昌是一座承载了数代人记忆的幸福小镇,在小南街长大的唐昌人,童年与粮站和粮站外的小卖部紧密相连。唐昌小南街柏巷,这里古朴幽静,抬头望去是一片片砖瓦,两三行人提着菜篮走在石板路上,多了一丝悠闲。走过历经30多年的小卖部,斑驳的墙体染上了时光的痕迹。在这里绝版的不仅是零食和老物件,也是无可回头的青春。在唐幼毕业的朋友,在哭闹中离开了父母的怀抱,拥有了第一批玩伴。路经二小的时候,朗朗的书声传入耳中。崇小毕业的学生,每天穿梭在唐昌的街巷间,交织着欢声笑语,带着唐昌人的生活底色。三中的孩子们,进入了珍惜下课时光的年纪,楼梯间除了沉闷的脚步声,还有纯澈的笑声。
鼎鼎有名的四川电器厂,在这里就像一方独立的天地,把它的芳华留给了几代唐昌人。厂内子弟就住在川电厂专属的红砖房,坐着叮铃作响的自行车回家,闻着挨家挨户灶台飘出的饭菜香,就是一种简单的幸福。
当然,现在唐昌最有盛名的便是布鞋厂。手工的鞋垫和布鞋,藏着几代人的专注与心血,据说还拍成了纪录片《丰碑》。还有战旗村、先锋村、唐昌国家农业大公园……都在探索乡村文旅结合、打造休闲农业品牌。此外,唐昌镇还是西南最大的韭黄生产基地,注册的“锦宁”牌韭黄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同时着力推动川派盆景、永安生姜、临石无花果以及花卉苗木等产业等做大做强。这里既是成都“公园城市”乡村版,也是“乡村振兴”实践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