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刊平台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72 邮发代号:61-41 总编辑:李晨赵 Email : xnsbshe@126.com
第06版:文旅
内容详情 2023年06月20日 返回该版首页

四川省广汉市: 传承戏剧美 筑梦下一代

  四川省广汉市:

  传承戏剧美 筑梦下一代

  □王璨 刘丹 本报记者 高明山 李鹏飞

  “我叫王溪贝,是三水小学五年级二班的学生。今天,我观看了川汉剧演出,真是太精彩了!老师说,川剧、汉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也想学!” 据悉,自今年4月6日起,四川广汉市关工委联合广汉市教育局在全市各中小学开展“传承戏剧美,筑梦下一代”川汉剧文化进校园活动。

  “希望通过川汉剧进校园,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本土的戏剧艺术,培养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增强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广汉市关工委办公室负责同志说。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普及,发挥本土资源优势,广汉市关工委围绕川剧、汉剧的传承和发展,不断创新活动开展形式,提升青少年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文化传承 彰显非遗价值

  广汉市关工委将此次活动定位为在关心下一代中接续戏剧传承之路。活动策划初期,市关工委的同志们一方面走进学校,了解教师对川汉剧在学校实地演出的看法,与各年级各年龄阶段学生对话,掌握青少年对戏剧知识的了解和喜好程度。另一方面,走进川汉剧团,了解剧团演出剧目,与剧团演职人员沟通交流。

  “川剧、汉剧的传承,在当下显得至关重要,现在青少年了解川剧、汉剧的人不多,我们这群人从小就开始看,开始学,一直从事这个行业,有感情,也有责任把它传给下一代,让更多人来了解川汉剧、学习川汉剧。”剧团负责人介绍说。

  通过联系对接,学校和剧团一拍即合,在剧目的选择上,也格外下了功夫,挑选的都是励志小戏,意在去激发下一代的爱国情怀,在传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同时,努力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演绎精粹 传递戏剧魅力

  “怎么演出才能让学生感兴趣、看得懂?”广汉市关工委和剧团负责人动了很多脑筋,大家一致认为“首先要进行基础知识的普及”,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戏剧大讲堂”应运而生。

  每场演出都是在戏曲打击乐中正式开始,在我国300多个戏曲剧种中,如果只听打击乐,很难直接地分辨出京剧、评剧、昆曲甚至诸多剧种的不同。川汉剧团的艺术家们首先对演奏戏剧音乐的乐器种类及发挥的作用进行了介绍和演示,“当丑当丑”的打击乐一响起,台下的学生们立刻大声判断“这是川剧!”随后,对戏剧舞台中生、旦、净、末、丑各行当和道具进行了讲解及示范表演,艺术家们表示各行当均有自成体系的功法程序,其中以文生、小丑、旦角的表演最具特色。各种表演形式配合讲解,在欢乐的气氛中为同学们普及了川剧、汉剧的基础知识、发展历程、艺术形式。

  有了大讲堂对戏剧基础知识的铺垫,专场演出显得更为精彩。汉剧《古柏佳话》,是结合广汉特有的“拉保保”民俗活动专门创作的,通过汉剧进行演出,既饱了眼福,了解了汉剧的表演形式,还明白了家乡“保保节”的由来和意义。《精忠报国》《走南阳》等唱段,展现婉转悠扬的唱腔,以扎实的功底演绎出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令孩子们不断拍手叫好。

  新闻链接

  什么是汉剧?

  汉剧是我国著名戏曲剧种之一,也是首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剧种。汉剧源于湖北武汉、安庆地区,形成于明代,盛行于清代中叶,唱腔以西皮、二簧为主,伴奏乐器有洞琴、二胡、三弦,还有包包锣、京剧锣鼓等。

  广汉汉剧,则是由陕西汉中地区入川的“三科班”发展起来的,演出的剧种包括汉调皮簧、汉调桄桄等,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享誉川内外。在四川境内,广汉是唯一还传承着汉剧这一古老剧种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