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刊平台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72 邮发代号:61-41 总编辑:李晨赵 Email : xnsbshe@126.com
第08版:教育
内容详情 2023年06月20日 返回该版首页

双流中学九江实验学校 “双减”促进作业设计和课堂变革并驾齐驱

  双流中学九江实验学校

  “双减”促进作业设计和课堂变革并驾齐驱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作业就是学习的第二战壕。在“双减”政策下,老师们不仅要减少作业的量,更需要提高作业的质……作业管理涉及作业量控制、作业时间压缩、作业内容选择、作业形式调整。在落实作业管理、推进作业改革的当下,成都市双流中学九江实验学校不断完善“双减”制度,多措并举、家校共育,在“作业管理”“课堂质量”“课后服务”等方面精准施策求实效,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营造和谐、高效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4741x88-1.jpg

开拓、奋进、团结的学校团队

  作业“瘦身”

  校本化重构作业资源

  毋庸讳言,传统的作业形态都是按课程进行设计和完成,但是这种运行多年的作业形式,常常出现作业内容不衔接,甚至是重复的现象。在“双减”背景下,双流中学九江实验学校作业“瘦身”的一个重要切口就是基于“双新”“双减”,依托学历案,更新作业设计理念、凸显作业设计质量、提高作业效率、优化评价机制。学校认为:作业管理不可只管作业,只有夯实教学活动的全流程,作业才能显现实效。

  针对作业,双流中学九江实验学校首先对家长、学生及教师进行了把脉问诊,精细调研。问卷调查发现:

  在作业功能指向,作业大单元架构意识,作业设计整体性、序列性,作业难度把控,作业分层设计,作业的实践性、创新性和拓展性,作业时长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问题,有改进提升空间。

  为提高作业效率,双流中学九江实验学校以大单元教学为支撑点和落脚点,展开了对优化作业设计的研究与探索。

  学校首先进行顶层设计,构建了学校作业观:教师要立足学生视角、单元视度、学科视野、课程视域,在集体备课、校本教研、团队建设下实行作业的设计、研讨、实施、评价、迭代。

  学校作业设计体现“未来教育观”。面向未来急剧变化和高度不确定的情境,培养学生适应变化并拥抱“不确定性”的态度和能力、勇于承担个人选择后果并履行他人和社会义务的责任感。落实在作业设计上:

  第一,作业人性化。分层设计,要求各异。

  第二,作业“共同体化”。比如小组合作作业,亲子作业等。

  第三,作业创造化。让孩子们能够在作业中发挥、创造,并由此延展为孩子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

  第四,作业信息化。把信息精神、信息文明渗透于作业,跨越时空和距离。比如查阅类、整理类、在线类作业。

  学校作业设计体现“核心素养观”。以各学科核心素养为作业目标,始终聚焦于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问题求解能力、决策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这些高阶思维能力。

  学校作业设计体现“理解性教学观”。即学生在初具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之后,教师在作业设计上注重创设真实情境和真实任务,设计系列探究活动,让学生学用结合,完整经历知识学习、理解和应用过程。

  学校作业设计体现“跨学科学习观”。体现“综合育人”原则,在作业设计上充分尊重学生年龄心理发展特征,选择恰当的课程统整策略。

  学校作业设计体现“表现性评价观”。教师根据核心素养目标,联系课程标准中相应的学业质量标准,开发植根于真实情境的“表现性作业任务”,研制“表现性任务”的评价量规。

  大单元教学方兴未艾,它是基于核心素养、大概念、大主题、大任务、大情境,最后形成大观念的教学。优化作业设计必须从大单元目标及达成标准这一根本点出发,在大单元结构化活动设计中贯穿,在不同课型和课时中体现其检测功能、复习功能、评价功能,达到引领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兴趣、指导学生实践的效果。

  双流中学九江实验学校大单元作业设计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科学性与针对性。一要指向学科本质的理解及在具体情境中的应用。二要体现课标中提出的核心素养。三要设计了解学生学习过程的作业,注重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充分考虑作业内容与课程内容的一致性。

  第二,学习目标与作业一致性。作业设计要与学习目标匹配,把“评价”嵌入作业布置之中,充分发挥评价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的功能。大单元教学内容多、课型多、时间长,教学相长体现尤为充分,作业也需要及时体现动态调整。

  第三,层次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作业内容要可选择,适合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另外要注重趣味性。

  第四,适度性与多样性。作业的量要适当,难度要适中,形式要多样,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育。

  此外,学校还对大单元作业设计提出如下要求:

  第一,依据课标、教材、学情确定大单元目标,从大单元目标阐释作业目标,描述大单元作业总体目标。

  第二,依据大单元课时进行大单元作业属性统计,全面预判学生作业,并做好预案。

  第三,大单元作业的来源:一是用好教材单元的作业;二是通过对不同版本教材的比较进行改编或自编(这部分大约占到20%);三是对近年大型考试试题、学生错题以及经典创意进行改编。

  第四,难度及总量分层。

  第五,作业实施前教研组组内必须依据评价指标对大单元作业进行科学评价。为此,学校设计并使用了《作业设计表》。

  为强化作业管理,落实“压总量、控时间、调结构、提质量”,学校制定了《作业管理制度》《作业总量审核制度》《作业质量评价制度》,健全作业管理校本机制。深化作业设计研究。同时,学校把作业设计能力作为教师基本功,定期开展作业设计培训。

  此外,学校还积极主办“作业管理”主题研讨会,每学期开展学科组创新作业设计研讨会。同时,以赛促研,开展青年教师单元作业设计比赛。

4741x88-3.jpg

专职外教

  聚焦教研

  实现教育教学提质增效

  “作业负担的减轻不能以降低教学质量为代价,学生作业和课堂教学要同步实现提质增效。”双流中学九江实验学校有关负责人表示,“双减”背景下,离开课堂谈作业,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我们所寻求的就是把作业和课堂深度融合,提高课堂质量、效率。方能在减轻课后作业量的前提下,质量不降低。”在他看来,“研学课堂”是对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和学业评估进行必要的整合,以达到改变课堂质态、促成学科育人和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教学改革总目标。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如何让教师做到“应教尽教”,让学生“学足学好”?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双流中学九江实验学校聚焦教研,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构建并实施“235”生动高效课堂。“2”即两阵地:指课堂内外统筹兼顾,这是教学坚持的一种思维。教与学不仅仅局限在课堂内,更需要课堂时空的延伸、情感沟通的拓展、辅导平台的迁移。如:课外预习课内诊断、课外情景课内呈现、课内任务课外延伸。“3”即三维度:指坚持目标一致的“教学评”的课堂教学理念。即“教-学-评一致性”在学校推行的“235生动课堂”中得到全面而充分的呈现,主要强调:教——精定位。让学生建构起思维体系、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学校要求老师精读课标、钻研考题、梳理知识体系、分析相应能力层级、合理分解学年计划、精确定位教学周计划并上墙,从而让师生课课有目标,周周有小结,月月有反馈,教学工作有序、稳妥、自信地全程推进。学——小步伐。在课堂教学目标确定之后,老师们在讲练结合的过程中通过及时小检测、小展示、小总结让知识由浅入深,让能力螺旋上升,让环节层层递进。评——中温度。评价不能够唯师是从、不能够只关注部分学生,一切从课程标准出发,一切从整体考量,要通过恰如其分的激励性评价每位学生让其在课堂上产生获得感、尊严感和幸福感。“5”即五环节:即课堂五步教学法:自主预习反馈、真实情境创设、师生互动教学、反思提炼生成、作业检测巩固。

4741x88-2.jpg

启发式教学

  回归本真

  持续巩固“双减”成效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要让“双减”落地生根,就要在研中学,在学中思,在思中悟,在悟中行。为此,学校抓实“学科组教研”活动,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计划,落实教研活动,强化教学常规。各学科能够从大单元的角度进行整体思考,精准制定每节课的学习目标,找准单元重难点,研讨突破教学难点,优化教学设计,改进创新教学策略。教师运用适宜且高效的教育方式,采用学生展示、小组合作等方式,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

  在双流区教学评研究阶段性成果汇报会上,双流中学九江实验学校做了交流发言;7名老师论文在全国核心期刊发表;《中国教育报》《西南商报》等媒体多次报道学校办学及“双减”成果。

  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双流中学九江实验学校开展了全方位的课后服务,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与社团活动。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学舞蹈、练书法、加入合唱团……陶冶艺术情操;学校初中部开设了创意美术、软笔书法、机器人、趣味科学等九年一体化课程,从低学段开始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引导学生全面增强思维能力、提升综合素养。

  双流中学九江实验学校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业、教研、课堂是实现“减负提质”的关键环节。学校在作业设计上下足了功夫,立足课本,放眼课外,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体验特色作业带来的快乐。“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校“双减”工作的落实成效显著,学校在教学成果奖评审、教师基本功大赛、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项目评审中均取得优异成绩。王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