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绵竹市召开2023年民营经济发展大会
共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计
□本报记者 高明山 李鹏飞 文/图
“民营经济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增加就业的重要渠道,广大企业家是绵竹最稀缺的战略资源、最特殊的人才资产、最重要的社会资本。” 6月26日,四川绵竹市召开2023年民营经济发展大会,绵竹市委书记王宏在会上表示,2022年,绵竹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265.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65.4%,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90%,民营经济税收总额占全部税收比重97.7%,民营经济吸纳就业人数占比91.3%,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占比98.53%。民营经济当之无愧是绵竹市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税收财富的“主源泉”、吸纳就业的“主渠道”。
当天的大会上,170余名企业家、个体工商户代表与全市党政领导干部齐聚一堂,共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计。
中个协组织联络部主任丁新京,四川省市场监管局总经济师董若洁,四川省工商联一级巡视员赵宇,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民营经济综合处处长吕杰,四川省个协秘书长张涛,德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张龙武等出席会议。
会上,与会人员首先观看了《优环境 提信心 抓机遇 勇立潮头敢为先 扬帆民营铸辉煌》民营经济发展专题片。
会议通报了奖补政策集中兑现情况,对绵竹市2023年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先进社会组织、绵竹市2023年先进金融机构、绵竹市2023年优秀个体工商户、绵竹市2023年民营企业成长十强、绵竹市2023年民营企业发展十强、绵竹市2023年民营企业贡献十强进行表彰授牌。
丁新京在致辞中指出,多年来,绵竹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方针,高度重视支持个体私营企业健康发展,持续用力拼经济、搞建设、抓发展,为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希望绵竹市个协在绵竹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关心下,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承担起职责使命,做好政治引领,努力夯实协会发展基础,全面提升协会服务能力和水平,团结带领全市广大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奋进新时代,谱写新篇章。
董若洁在讲话中指出,当前,正是民营经济元气恢复、信心重塑的关键时期,希望绵竹市委、市政府继续将优化提升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和促进民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用真情、真心、真招把绵竹深耕为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沃土。同时,广大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一定要坚定信心、抢抓机遇、诚信经营,大力弘扬“四千精神”,用实际行动谱写民营经济发展新篇章。
“希望民营企业家和个体工商户要有企业家的担当,各级各部门要以至真至诚的服务之举,努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王宏强调,要多渠道、多方式开展惠企政策宣传,在狠抓政策落地上聚焦聚力,提高配套政策准度,不折不扣抓好中省市及绵竹配套政策的落地落实。要精准聚焦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健全企业用地保障机制,做优做强应急转贷、银政通、园保贷等产业发展资金池,完善联动办理机制,加强人才队伍支撑,积极搭建院企合作平台,竭尽所能提供要素保障。要更加贴心提升涉企服务,真心实意地与企业家打交道,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要严格履行市级领导联系服务重点企业职责,配齐责任部门、项目秘书,为项目落地、企业达产提供专项服务。要持续提高政务服务效能,深化“放管服”改革和“零成本·直通车”国务院督察激励经验,让数据多跑腿、企业少跑路。要营造尊商重商的社会环境,加大对优秀企业和优秀企业家的宣传推广力度,让优秀企业家在政治上有荣誉、在社会上有地位、在事业发展上有舞台。
据悉,下一步,绵竹市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聚焦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堵点、难点,创新机制体制,破解发展难题、激发发展活力,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力争用三年(2023—2025年)时间,实现服务和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体系更加完善,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市场主体融资需求更好满足,经营成本有效降低,“转企升规”成效明显,合法权益平等保护,民营经济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明显增强的目标,到2025年,民营市场主体数量较2022年增长40%以上,达到6万户,民营经济增加值较2022年增长50%以上,达到400亿元,占GDP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达到72%。
会上还发布了《绵竹市2023年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并举行了2023年倍增项目企业集中签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