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刊平台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72 邮发代号:61-41 总编辑:李晨赵 Email : xnsbshe@126.com
第08版:教育
内容详情 2023年06月28日 返回该版首页

着力党建引领 实现山区教育“三度”跃升

着力党建引领

实现山区教育“三度”跃升

四川省珙县第一高级中学校(以下简称“珙县一中”)地处四川省南端,川滇黔结合部,教育区位优势不显,建校20多年来,珙县一中人笃诚守望,踔厉奋发,在僰人故里耕耘出一片教育的热土。

1687917851573006710.jpg 

校门

环境打造提升美誉度

走进珙县一中校园,山石林立、树木挺拔、喷泉四溢、流水淙淙,鸟语花香、人美书香的校园让人流连忘返,沉醉其中。

“珙县一中是全县最高学府,但多年的滞后性发展,学校已没有优势和亮点,不破不立,各方面都需要手术刀式的变革,环境改造也如此。”初到珙县一中的党总支书记、校长吴明仲提出了变革的宣言。

四年前的地震,令学校建筑物受损严重,教育教学受到很大影响。面对灾情,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关心关怀,特别是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的爱心援助,教学大楼重建完成,外出借校学习的孩子们重新回到校园,但校园环境并未改观,杂草丛生、野蛮生长、坑沟不平、杂乱无序,校园仅为栖身之所而无育人功效。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新一届领导班子,深思熟虑,着眼长远,谋篇布局、规划设计,提出分布实施、逐年提档升级,打造一个富有灵气的人文校园环境,营造出浓郁的环境育人、文化润人的教育生态。

在微型江河(长江、黄河)景观,水波荡漾、鱼群游弋、桥梁横跨、大坝矗立,“两岸猿声啼不住”三峡风景美不胜收,“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的风光无限,课间,在这里走一走,看一看,戏一戏鱼儿,烦恼忘却,心情舒畅。

走进千帆林、日涉园、诗竹苑,坐在洁净的汉白玉石凳上,和同学聊聊天,晒一晒太阳,看一看书,和美的场景让人心醉,美妙的时刻让人留恋,谁说学校没有生活,这里的生活富有生机,更有生命。“我们特别喜欢在苑园里散步、聊学习、聊生活、谈理想、谈友谊,这里是我们身心最放松的地方,最释怀的地方。”学生由衷的感言。

走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石文化是绕不开的享受。来自雅安的汉白玉雅石典雅厚重,有着一中人稳重踏实的性格;选自本土高山岩洞的景观石险峰壁韧、突兀奇特,有着一中人不服输的奋进精神。石文字彰显了一中人办学的理念和文化,启迪了一中人思索和智慧。假山清池“涌知泉”、崇德感恩“慈德广场”、千年巨擘“名人大道”、挺拔矗立“校名玉石”、人文艺术“后门浮雕”,一个个富有文化内涵的建筑景点,书写着育人的华章,浇灌出无数桃李芬芳。

1687917901151046316.jpg

雅仁堂

艺体特色赢得满意度

2023年宜宾市中学生篮球比赛高中组男子第一名,女子组第三名,初中组男子第一名;宜宾市第十五届学生运动会高中男子乒乓团体第二名,舞蹈节目《边关向往》荣获宜宾市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节文艺汇演一等奖;四川省阳光体育示范学校,四川省艺术特色示范学校……

艺体教育,原本是学校为了学生个性培养、五育并举而谋划的一条多元发展之路,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逐渐扩大,办学质量的逐年提升,学校的艺体教育逐渐办出了自己的特色、自己的成效。

学校现有田径队、篮球队、足球队、健美操队、音体美艺特长等各种艺体培训团体。各类艺体团队多年来在省、市、县各类竞赛和展演中均取得优异成绩。音乐组教师指导的无伴奏合唱《山歌不唱不开怀》、器乐合奏《一帘幽梦》《神话》获珙县第九届艺术节一等奖;朗诵《不朽》获珙县第九届艺术节一等奖、市二等奖;合唱《梨花又开放》《菊花台》获宜宾市第九届艺术节二等奖……美术组教师指导的美术作品《春》荣获珙县第三届艺术原创作品大赛一等奖、市二等奖;指导多名学生参加四川省中小学生优秀艺术人才大赛荣获一等奖……

走进珙县一中第二课堂,动静有致、生机盎然。苗族蜡染的孩子们小心细致、聚精会神,巧手灵动;苗族手毽的健儿挥汗如雨,手脚翻飞,民族文化走进课堂,滋生发展;声乐器乐社、书法绘画社、朗诵演讲社等十几个社团组织有序开展,专业教师耐心指导。“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免费的器材和专业的培训,我们一定不怕苦和累,认真学习提升,争取早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站上大型活动的舞台和升旗仪式的伴奏台。”管弦乐队的队员信心满满地表示。

学校一年一度的艺体节,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展示才艺的平台,更成为学生们每年心中最盼望的“狂欢节”。

近几年艺体特长生在高考中成绩优异,学校向北京体育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四川大学、四川美院、四川音乐学院等高等院校输送了大批体育、艺术特长生。2007级毕业生袁玥,考取中央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现执教于四川音乐学院;2011级毕业生黎真吾2018年参加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荣获总决赛亚军。2023年艺体特长生专业考试中,音乐、美术考生专业本科上线率100%;体育生专业考试109人参考,上线101人,上线率92.6%,其中3人满分。

音乐老师雷洪在四川省第十一届中小学音乐课展评中代表宜宾市参赛,荣获高中组一等奖。

1687918002135096608.jpg

黄河水文景观

开放办学扩大知名度

作为一所山区学校,一个不得不正视的现实:学校自身的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育观念都存在先天的不足。“开放办学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只有开放办学,才能让一所县域高中更好地与时俱进,走向未来。”吴明仲校长在全校教师会上如是说。

2001年8月,学校由当时的珙县中学、巡场中学、芙蓉矿务局子弟校三校合建而成,可以说,学校建校伊始,就印刻上了开放包容的办学影子。

建校20多年来,开放办学的步子从未停歇,先后与宜宾市三中、宜宾市一中开展校县合作办学;近年来,更是与成都七中、石室中学、上海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重庆八中等全国知名高中合作办学,打破壁垒,广开渠道,开放的胸襟让学校变得更加自信,更有生命力。

开门办学、开门纳谏、开门交流已成为学校的常态化措施。教育教学开放周期间,县内、市内部分兄弟学校同台献课,交流碰撞;家长、社会知名人士络绎不绝,穿梭于校园、课堂;专家、学者精彩讲座,启迪点燃。正如家长所言:“三年疫情,让我觉得学校很陌生,开放的校园,让我真正看到了学校、认识了学校、认可了学校。”

县级各种备课组活动和研训会、市级教学研讨交流活动、川滇黔音乐教学研讨会、川渝高中校长论坛等大型活动竞相落地珙县一中,既是对学校发展的认可,更推动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影响力的扩大。

在开放办学项目“校县合作”评估会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兴致盎然,畅所欲言,走进学校,对学校发展建言献策,推波助力。“团结、合力、奋进”的感人画面是学校最珍贵的留影。

除了“请进来”,还要“走出去”,学校每年均安排一定数量的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跟岗锻炼,学习先进,开阔视野,更新观念。

如果说环境是学校的生存之基,那么,特色品牌就是学校的发展之本,而开放包容则是学校走得更远的智慧保障。

明媚的阳光透过云层,照在勤学楼顶“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八个深红色大字上,熠熠生辉。

献礼二十大踔厉奋发谋伟业,启航新征程勇毅前行筑丰碑。回首过去,行稳致远;展望未来,珙县一中人深感责任压肩,还有更多的事要做,更长的路要走!

陈海明 李跃权/文 饶世义/图

1687918076604096763.jpg

名人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