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规划(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
现代化紧急医学救援网络覆盖全省
□本报记者 李艳
近日,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印发了《四川省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规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建立覆盖全省、较为完善的现代化紧急医学救援网络,全面提升省、市、县、乡突发事件医疗应急处置能力;重点提高地质灾害高发区、高原地区的应急储备和反应能力;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升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救援能力等。
《规划》要求,健全医疗急救体系,全省21个市(州)和有条件的县(市、区)独立设置急救中心(站),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含中医医院)设置急诊科,按医院床位的2%-3%设置急诊科观察床;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加快建设四川省公共卫生综合临床中心和成都、泸州、南充、达州、雅安、凉山“1+6”区域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基地,每个市(州)建立1所传染病医院或相对独立的综合医院传染病区;健全现场救援指挥协调机制,加快建设四川省卫生应急与急救数据中心,有效统筹现场紧急医学救援各项工作。
《规划》要求,依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建设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支持四川省骨科医院加快建设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支持四川省人民医院创建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基地,依托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医院)等省级中医医疗机构建设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省重大疫情中医药救治基地。
《规划》要求,建设183个基层医疗应急小分队(背囊化快速反应分队),每个县级行政区建立不少于20人的基层医疗应急小分队,由紧急医学救援、卫生防疫、中毒处置、心理救援等若干个基本作战单元组成,满足各类较大及以下突发事件现场处置和重大突发事件先期处置需求等。
《规划》还提到“提高紧急医学救援社会素养”这项主要任务,如在全省开展紧急医学救援知识和技能普及活动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以市(州)为单位覆盖率达75%以上。探索建立全社会定期演练机制,加强针对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和社会公众的突发事件应急培训和实战演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