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刊平台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72 邮发代号:61-41 总编辑:李晨赵 Email : xnsbshe@126.com
第07版:副刊
内容详情 2023年07月07日 返回该版首页

留在高原与故乡的记忆

留在高原与故乡的记忆

李梦梅(四川甘孜)

初夏的白玉,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便煦煦然照耀在安静的县城,偶曲河上浮冰掠过。寒风席卷着尘土以及散落的树叶,直眯人眼,且割得人脸生疼。

进入冬至后,树叶还来不及长出新芽。光秃秃的树干上时不时停靠几只觅食的红嘴鸦。这是高原特有的物种,它们平时倚赖着寺庙供给的糌粑过活。觅食就它们而言,不过是一种天性未褪的闲暇活动。

正午,阳光裹挟着强烈的紫外线劈头盖脸地袭来。晒久了皮肤犹如受炙烤般刺痛。它们让人产生错觉,四周焦黄的山峦仿佛已经不是源于季节的更迭,而是出自它手。偶有山鹰在红色的藏房上空鸣叫盘旋。人们在绘有吉祥八宝图案的阁楼上享受着午后时光。

夕阳慢慢落下,阴霾干冷的天气卷土重来。入夜后,桂魄隐蔽于云层厚处,留下璀璨的晚星缀满漆黑的夜空,仿佛黑色丝绒绸缎上遍布的细小萤石,绽放出绚丽的光彩。这于我,无疑是一天中最美的时刻,由于海拔的关系,漫天的繁星几乎触手可及。

我成长于雅安市汉源县的一个古镇上,那里不同于白玉,总是四季分明,一到二月,整个镇子已经披上了花的衣裳。巷子里参差的老屋经过了漫长的岁月洗礼,沉淀出浓厚的红,向居住者讲述着时光的故事。这个季节,家乡春雨总是夹杂着花朵的芬芳,多情又缠绵的眷恋着这片土地。清晨,瓦砾上轻柔的滴答声将人们从睡梦中唤醒。雨水顺着屋顶的瓦片缓缓滑下,将房檐上的蕨类植物滋润成生机勃勃的青绿色。而后它们摔在房前的石台上,绽开剔透的水花,长年累月地留下了一石台深深浅浅的小坑。儿时那些闷热潮湿的夏日午后,外公就坐在这石台上,悠闲自在地摇着蒲扇,用轻柔的口吻给我讲他年轻时候的离奇经历。我则始终扮演着忠实的听众,慵懒地趴在冰凉的石台上,分享着外公的青春和蒲扇带来的清凉。

细密的雨水总会持续整日,然后在午夜时分渐渐平息,翌日清晨又复来打扰小镇。雨水对于成年人来说,是一件乐得其中的益事,他们满怀对良好收成的期望,聚在老屋子里织毛衣、下棋、打牌、神侃。然而孩子们对于它,又有另一番见解:他们很不情愿地被家长约束在屋内,密切地观察天气,一旦发现雨水有停息的迹象,便叫嚣着告诉父母,以期获得出门玩耍的批准。

小镇里的人,世世代代生活在老屋里,他们如同外公手下的隶书:圆润、安详、温和、严谨。他们总让我想起儿时外公写下的、张贴在自家房门上那副春联:“吃亏是福知足为富 居室者乐”。

每个人对于一个地方或者事物的深厚情感,并不源于事物本身,而是来自它们带来的那些美好回忆。那些回味是流动的、有着缤纷的颜色和浓烈的味道,一次不经意的触碰便会打翻开来,激起心底的五味杂陈;那些回忆是深深植入到血液中的,在此后的经年里,无论身在何方,即使时过境迁,直至两鬓斑白,它们都如掌纹一般不可磨灭。

或者,最终要到我们没入黄土的那一刻,它们才肯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