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刊平台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72 邮发代号:61-41 总编辑:李晨赵 Email : xnsbshe@126.com
第06版:乡村振兴
内容详情 2023年07月12日 返回该版首页

云南弥勒市小河边村: 一朵玫瑰振兴一个村

云南弥勒市小河边村:

一朵玫瑰振兴一个村

“10年前我们小河边村主要种植包谷、小麦等作物,收入不高;现在我们种了玫瑰花后,一亩的平均收入在1.5万元左右。一些老年人都来帮忙装花、捡花,都有收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章保社区小河边村小组的玫瑰种植户付红说。

清晨,在火红的玫瑰花田中采摘鲜花,上午进行等级分拣,下午把鲜花放入设备中加工;不时有游客三五成群漫步在浪漫的玫瑰花田旁;傍晚,村民们在自己的民宿前招呼游客,在农家乐里忙于服务远方的宾客。这就是弥勒市小河边村现在的真实写照。

2013年,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小河边村发挥党建“红色引擎”作用,党支部带领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由小河边村9名党员干部和4名群众代表率先引种鲜食玫瑰花,在产生经济效益后,带动其他村民种植。

为扩大规模占领市场,小河边村以村小组集体为单位,采取土地“返租倒包”模式,推进产业规模化发展、土地集中化经营。支部、小组以每亩1600元把农户分散的土地集中返租回来,由村集体统一进行“三通一平”整理,形成规模化的种植基地,再以每亩1800元重新租给农户种植,统一规划、统一种植、统一发展。

1689130193082024513.jpg

“小河边村创新土地流转‘返祖倒包模式’,有效突破了现代农业规模化、规范化发展需要与家庭联产承包责制政策下土地分散、劳动力成本高、整体效益不突出的‘瓶颈’。 此举带动了全村200余户群众种植食用玫瑰2000余亩。”福城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虎燕说。

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为解决玫瑰花销售受阻、花价下跌等问题,党总支带领党员外出“取经”,引导带动70余户农户购买烘干机,自己烘焙花茶,通过各大电商平台进行销售。解决了鲜食玫瑰不宜储存等问题后,使全村的鲜花价格由5元/公斤卖到了10元/公斤,并引进云南晟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600万元建成冻干玫瑰加工生产线,开发出玫瑰茶、玫瑰酱、玫瑰醋、玫瑰精油等一系列玫瑰花深加工产业,实现了由“卖产品”到“卖商品”的转变。

“小河边村始终把村子的所有资源集中在一点上,聚焦聚力发展玫瑰花产业,不断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质量,增加产业附加值,进一步拓宽了农户的增收渠道,实现在家门口有产业、可就业的‘双业’氛围。”福城街道章保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杨金坤说。

为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2020年,弥勒市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云南花能量食品有限公司,该公司系“工、农、商、研”四位一体的生产经营企业,带动全村从种植、加工、农业观光、商贸一体化、标准化等方面不断延伸产业链,在拉动用工需求的同时,大力发展玫瑰营地游、餐饮美食、特色民宿等第三产业。

“我们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通过引进国际一流的冻干设备,进行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的深加工生产,从而促成了以食用花卉为主的系列产品迅速占领全国中高端市场,带动当地闯出了一条‘一产强、二产优、三产活’的融合发展新路子。”云南花能量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苗萍说。

小河边村由传统、单一的种植方式向“种植+精深加工”的模式转移的同时,也实现了三产融合发展,从“玫瑰经济”中获得较好的效益,从贫穷走向富裕,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年收入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万元,比十年前增长了10倍。

“纵观小河边村由一个穷村到富村的转变,始终坚持‘党组织+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探索出了党组织引领推动产业发展的路子,把党建优势转化成了产业发展的‘新引擎’,让群众由‘旁观者’变为了‘参与者’,让群众成为增收致富的主体。” 福城街道党工委书记龙斌说。

走在小河边村洁净的村道上,旁边的“乡村振兴”四个大字格外醒目。在“景+商”的双轮助推下,目前全村2000余亩鲜食玫瑰的亩均产量突破2000公斤,亩均产值突破2万元,建有72个玫瑰花加工点,花农年收入总计3100余万元,小河边村230户农户过上了“芳香扑鼻”的富裕生活。通讯员 赵树龙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