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德阳开启“官方带娃”模式
63所学校开展暑期托管服务,解决家长后顾之忧
□刘倩 本报记者 李鹏飞 文/图
人手一个盲盒“宝箱”,在老师带领下组装乐高;学习操作无人机,了解其工作原理;优雅的舞姿,展现孩子们的自信与阳光……今年暑假,四川德阳市63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暑期托管服务工作。近日,记者走访部分学校看到,各学校暑假“官方带娃”内容精彩纷呈,妙趣横生。
暑期校内托管丰富多彩
在德阳市庐山路小学门口,记者看到已经有不少家长冒雨送孩子前来。
“学校开展托管,既有保障又丰富多彩,孩子很喜欢。”一名家长表示,暑期托管选择学校,是因为学校的师资好、环境好、伙食好,安全有保障。
“投篮一定要注意手型,进攻完了马上回防……”在学校室内体育馆,记者看到,30多个孩子正在体育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篮球比赛。相比于平时的体育课,这种暑期托管模式能够让更多孩子开展更加系统的训练。
“世界杯是几人制?怎么造越位?”在旁边的教学楼里,大雨并没有浇灭孩子们练习足球的热情,负责足球训练的老师干脆把训练课搬进了教室,为孩子们讲解足球理论知识和足球战术。
“我们学校今年新增了十几门课程,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放教室、运动场馆等各类资源设施,合理组织提供一些集体游戏活动、文体活动、 阅读指导、综合实践、兴趣拓展等服务。素质拓展以培养兴趣特长为主,不断探究非学科类特色培养课程。”该校副校长朱琳告诉记者。
据了解,早在放假前,学校就开展了一次大调查,并根据摸排情况设置课程,目前,学校开设的非学科类培养类课程已经达到50多门,很受孩子们的欢迎。朱琳以烘焙课程举例,烘焙可以学习知识,锻炼劳动技能,还能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
“官方带娃”
让暑假有意义家长更放心
如果说,解决“看护难”是暑期托管的题中之义,那么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养,则是暑期托管的应有之举。记者了解到,目前各所学校纷纷在“暑托”内容上做文章。
在沱江路小学一间教室里,孩子们拿着彩笔,正在专心致志地画画。沱江路小学老师罗锐介绍说,参与暑期托管服务的工作人员均由本校教职工组成,由学校统筹安排、统一编班,班额原则上不超过45人,班数根据实际情况综合确定。学校根据各年级学生情况编班,设定课程,覆盖基本托管服务和素质拓展课程,切实让每一个参与的学生在暑假学到真本领。
在岷山路小学,这里正在进行一场“烧脑”的编程课。孩子们认真地听老师讲解编程基础知识。该校负责老师介绍,如今编程不再是被束之高阁的数字化工具,正在成为孩子了解人工智能和未来世界的引路人。
“今年学校托管班的课程更加丰富了,给孩子报了无人机课程,不仅解决了我们‘看护难’的问题,让孩子也可以学到更多炫酷的新技能,丰富了见识。”来自德阳市一小的学生家长陈女士表示,希望暑期托管服务向优质化、多元化方向发展,为孩子提供更多开阔视野、锻炼思维和提高能力的机会。
据悉,德阳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暑期托管服务工作以来,各学校依据各自实际,挖掘有特色的活动项目和社会实践内容,推进暑期托管服务工作“遍地开花”,帮助孩子们过一个安全、快乐的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