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显恢复之态 “势”有向好支撑
——从“中国经济圆桌会”读懂2023年中国经济半年报
(上接第1版)
改革是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的根本举措。在刘元春看来,要将短期的政策、中期的结构性政策以及中长期的体制性、机制性改革三大举措进行有机结合。“我们下半年绝对不是简单地依赖政策来解决问题,而是一揽子方案。”他强调,这包括短期财政货币政策的再定位,社会政策的再出台,战略性产业政策的持续实施,以及系列深化改革举措的出台落地。
李慧表示,下阶段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围绕三方面推出改革举措:围绕高质量经营主体培育推进改革,营造更加优化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围绕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推进改革,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更好落地;围绕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推进改革,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等。
“中国经济从未有坦途,我们就是在应对一系列风险挑战过程中不断地强身健体、发展壮大,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也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宏观调控经验。”李慧说。
发展之势
对下半年经济充满信心
读懂中国经济,既要看形也要看势,既要看量也要看质,既要纵看也要横看。
展望下半年走势,付凌晖表示,当前,中国经济摆脱疫情影响后逐步进入到恢复性增长阶段,随着经济运转逐步向正常轨道回归,未来将由恢复性增长逐渐转向扩张性增长。
参加“中国经济圆桌会”的三位专家一致认为,尽管一些经济指标出现了波动,但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对中国经济下半年走势充满信心。
具体来说,支撑中国经济稳步向好有一系列利好因素——
从需求端看,消费对整个经济的带动作用将继续显现。随着生产和需求的循环更加顺畅,居民消费意愿和信心有望进一步稳定和提升。基础设施投资和制造业投资有一定韧性,对扩大内需、带动经济增长会逐步发挥作用。
以消费为例,今年以来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包括促新能源汽车消费、促家居消费等新的政策,很多地方也在积极举办各类促消费活动。“总体看,下半年消费持续增长的态势还会延续,对于经济整个的带动也会继续发挥。”付凌晖说。
从生产端来看,随着经济运行逐步好转,在接触型服务业恢复基础上,更多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也会逐步好转,进一步发挥服务业对稳增长的重要作用。
从中长期看,中国创新驱动的动能在增强,经济发展潜力和空间巨大,发展基础雄厚,具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完备的产业体系,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
“中国经济虽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综合看,下半年整个经济运行会逐步好转,一些宏观指标也将逐步趋稳,向好发展态势会总体保持。”付凌晖说。
坚定信心,坚持发展,坚持创新。
“我们要正视短期中国经济的波动,但也要看到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李慧说,“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的进一步落地见效,我们有信心、有条件,也有能力推动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增长动力持续增强,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新华社北京7月1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