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行林长制 绘就林业新画卷
□王理效
“全面推行林长制”是林业领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是破解制约林业事业发展体制机制障碍的重要举措,是实现林业事业科学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机遇”。2021年以来,绵阳市按照党中央和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域推进林长制落地实施。
林长制的绵阳亮点
近年来,绵阳市围绕“生态美市”战略,聚焦“护绿、增绿、用绿”,在全省率先建成“智慧林长”管理系统,在梓潼建成全省首个林长制主题公园,在平武试点推行县、乡、村三级林长制办公室规范化建设,并细化分解各级林长巡、查、报工作任务,推动各级林长履职尽责,促进了森林草原资源保护发展和生态持续改善。
建立健全四级林长体系。自全面推行林长制以来,绵阳统筹谋划、狠抓落实,构建了以各级党委、政府保护发展森林资源为主体的市、县、乡、村四级林长组织责任体系,全市共任命四级林长3759人,设置网格护林员5176人、监管员1874人。
推行“三单一函”压实林长巡林责任。印发《绵阳市林长巡林工作指南》等文件,建立重点任务、问题清单等,推动各级林长围绕非法占用林地等7个方面开展常态化巡林督导。2022年以来,绵阳各级林长解决涉林问题7955个,发出提示单、督办函219份。
坚持“林长+”协作机制。建立“林长+检察长”“林长+警长”等协作机制,强化涉林行政案件与刑事案件衔接、行政执法与检察监督协同联动,会商解决跨部门涉林重点疑难事项。推行“林长+古树名木保护”,建成古树小微公园16个,对绵阳14712株古树名木建立“一树一档”挂牌保护,落实管护责任。
构建绵阳智慧林长管理平台。以林长制网格化管理体系建设为切入点,整合融入林长组织责任体系和森林资源、森林督查、林业防灾预警信息等数据,在全省率先探索构建了“1133”智慧林长平台,通过图像识别、数据统计分析等方式,提升巡林、护林、管林智慧化水平。
存在的短板和问题
虽然绵阳在推行林长制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走在了全省前列,但通过深入调研、走访座谈、实地考察等方式,也清醒认识到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瓶颈,制约着林长制深化发展。
林长巡林质量不高
部分林长把巡林等同于履行森林草原防灭火包保责任,巡林过程中以督导森林草原防灭火为主,对应当巡察的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生态建设及林业产业发展等过问较少,主动协调解决责任区域内的重点难点问题不够,及时研究化解涉林实际问题不足。
网格管理薄弱
按国、省统一部署,绵阳市、县、乡、村四级林长已全部明确,并明确了各自的责任区域,但在划定责任网格、压实各网格责任方面,各地把握标准不一,且网格护林员大多由村组干部兼任,无工作经费保障,网格护林员队伍稳定性不够。
产业发展不足
在林业生态价值转换上,绿色、循环、可持续的新型发展模式体现不足,生态价值转化成效与森林面积比重不匹配,“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的现象较突出。林产品精深加工不够、开发宣传不足、附加值不高,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能力较弱。
林长制推动绵阳林业
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
全面推行林长制是加强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抓手,我们在认清当前林长制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时,更要善于应对与破解难题,在捕捉和创造机遇中绘就林业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以林长制推动林地管理法治化
保护林地资源是各级林长聚焦聚力解决的首要问题。一是通过常态化巡林,进一步落实林地源头管理、过程监督、闭环管理,实时发现、制止并严厉打击破坏林地资源行为。二是落实国土空间规划制度,建立统一协调、合理布局、科学利用、严格监管的林地空间规划体系,明确林地管控边界,落实林地用途管制,守住林地保护底线。三是落实项目使用林地告知提醒制度、交付使用确认制度,现场告知项目用地范围、使用期限,以及违法使用林地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让项目业主依法用地、放心用地。
以林长制推动
森林资源保护常态化
森林草原防灭火及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是各级林长开展常态化巡林的重要内容。一是通过常态化巡林,进一步压紧压实地方党委政府主体责任,推动各级林长主动深入一线,对照巡林清单逐项开展工作。二是强化森林资源网格化管理体系建设,压实网格护林员巡山护林职责任务,推动森林灾害防控在末端发力。三是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和外来入侵物种防控,防止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发生,重点加强松材线虫病疫情的监测预防工作,对全市105万亩松林做到全覆盖监测。四是进一步规范林业行政执法行为,依法依规做好行刑衔接,严厉打击乱捕野生动物、毁绿坏绿、毁林开矿等违法行为。
以林长制推动科学绿化精品化
抓好国土绿化、稳步提升森林质量是各级林长义不容辞的责任。一是通过常态化巡林,进一步研判了解责任区域的生态本底、发展需求等,依托结合“三区三线”和造林绿化空间划定成果,对国土绿化进行科学研究、通盘考虑,整体推进国土绿化和经济社会发展。二是突出各级林长在国土绿化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建立政府、部门、社会多元化投入的长效机制和监管体制。三是推进宜林荒山绿化造林、荒废受损山体治理及退化林地修复,完善生态廊道相互连接,加强城市、乡村、小区、院落绿化美化,以“点、线、面”结合,进一步完善科学绿化格局。
以林长制推动野生动植物保护和
自然保护地建设规范化
野生动植物保护是各级林长开展常态化巡林的重要任务之一。一是通过常态化巡林,进一步压实县、乡、村、社、自然保护地以及国有重点林区、林场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责任。二是加强与公安部门进行沟通,持续抓好野生动物致害防控工作。三是持续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切实解决自然保护地范围不合理、交叉重叠严重等问题。
以林长制推动
森林生态价值转换市场化
推动实现森林生态价值转换是各级林长深化林长巡林更高层次的要求。一是通过开展常态化巡林,进一步理清森林生态价值转换思路,因地制宜,科学布局林业产业发展群。二是着力推进“3个100万亩”和“三品工程”建设,将绵阳打造为“中国厚朴第一市”。三是编制《绵阳市“森林粮库”建设实施方案》,加快建设“中以油橄榄全产业链科技综合体”和国家级核桃产业等示范基地。四是加快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充分挖掘储备林复合功能,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丰富乡村经济业态。
(作者系绵阳市林业局党组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