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刊平台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72 邮发代号:61-41 总编辑:李晨赵 Email : xnsbshe@126.com
第06版:乡村振兴
内容详情 2023年07月19日 返回该版首页

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 蚕桑产业“织”出“幸福路”

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

蚕桑产业“织”出“幸福路”

□唐琬 本报记者 魏彪 文/图  

仲夏时节,桑绿蚕肥。近日,记者步入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水磨沟镇菜坝河村蚕桑产业示范园,只见桑树枝叶葱郁,蚕虫层层吐丝,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水磨沟镇菜坝河村村民贾于连穿梭在桑树间,正熟练地采摘着桑叶。

“我在这里的工作主要是摘桑叶、喂蚕、清理蚕渣,80元一天。因为离家比较近,既能挣点零花钱,家里的事也可以照顾到。”贾于连说,以前在家务农,一年下来也没有多少收入,现在村上有了合作社,她不仅把自己的土地流转出去,还能在合作社务工,挣得两份收入。

据了解,水磨沟镇气候温润,自古就有采桑养蚕的习俗。然而,随着时代发展,传统的生产方式已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要。经多方考察,水磨沟镇于2018年引进优质合作社——金达蚕业专业合作社,将村民闲置和撂荒的土地统一流转,进行规模化和标准化种桑养蚕。

1689735503374051069.jpg

50多岁的徐曾保,主要负责蚕房日常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有着20多年养蚕经验的他,说起养蚕如数家珍。“现在养的是第二批蚕,由于今年气候好,加之养蚕技术提高,蚕茧质量好,成色白,颗粒大,能带来一笔不小的收入。”徐曾保喜悦地介绍,今年春季产出鲜茧1000余公斤,预计夏季产出鲜茧也在1000公斤左右,全年产量可达5000公斤,年收入在25万元至30万元之间,与去年收入相比可增长3万元至5万元。

近年来,朝天区大力发展蚕桑产业,积极培育蚕桑专合社、家庭养蚕农场、养蚕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延伸产业链条,提高蚕桑综合效益。同时,借助东西部协作资金,完善了生产作业道、小蚕共育室等基础设施,助力蚕桑产业加速发展,实现产业助农增收。

蚕桑产业“织”出乡村振兴“幸福路”。下一步,水磨沟镇将牢牢把握乡村振兴发展契机,进一步规范蚕桑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实现产业提质增效,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