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刊平台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72 邮发代号:61-41 总编辑:李晨赵 Email : xnsbshe@126.com
第05版:西南各地
内容详情 2023年07月21日 返回该版首页

贵州省岑巩县: 深耕特色产业 赋能乡村振兴

贵州省岑巩县:

深耕特色产业  赋能乡村振兴

近年来,贵州省岑巩县天星乡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不断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吊瓜、水稻制种、中药材、油茶等特色产业,带领群众走出一条“一村一特”的产业发展之路,全面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1689904635827011034.jpg

吊瓜成“金”瓜 效益顶呱呱

当前正值吊瓜开花挂果的关键时期。连日来,在天星乡三星村吊瓜种植基地,村民们在绿油油的藤蔓下忙着管护,整修、施肥、除草,一派繁忙的生产劳作景象。

“吊瓜,药食两用,一年种植投入,多年收获受益。”天星乡三星村党支部书记王振华介绍,吊瓜产业由外地客商长期驻村收购,吊瓜从基地采收后,进行清洗、晾晒,晒干的吊瓜籽就可以直接出售给收购商,有效实现了“产销”无缝衔接,解决瓜农销售难的“心头病”,确保农户利益最大化,助力群众持续增收。

据了解,吊瓜又名瓜蒌,是一种药食兼用的多年生藤本植物,市场需求很大。天星乡坚持以产业兴旺助推乡村振兴的发展思路,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大户+基地+农户”等模式,大力推进吊瓜产业发展,把吊瓜种植作为促进群众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

目前,天星乡共发展吊瓜种植2200亩,产业涉及毛坪、孔塘、民冲、山岗四个村74个种植农户。今年,全乡吊瓜产业预计总产值1430.6万元,同时带动村民就近就业8200余人次。

“金药匙”开启“致富门”

走进天星乡山岗村太子参种植基地,漫山遍野呈现一片“参”机。在基地里,村民们三三两两地蹲在地里或坐在小板凳上,奋力挥动手中的小锄头,一根根刚出土的太子参色泽金黄、肉质饱满,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分外耀眼。

“产业发展起来了,村里出不去的老人、妇女实现就近务工,在家门口就能把钱挣。” 山岗村村民谭先芝一边挥着锄头,一边介绍说,在基地挖太子参,一斤2元,勤快点一天下来能挣150元,平时的零用钱够花了。

“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不仅让山地告别了‘靠天收’,成了旱涝保收地,也为村民们提供了家门口就业增收的机会。目前,全村共发展中药材种植652亩。”天星乡山岗村党支部书记代廷文说。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天星乡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因地制宜,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大户+农户”等发展模式,不断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带动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目前,全乡发展有黄精、太子参、天麻等中药材产业,种植面积3520亩,每年可带动群众就业50000余人次,实现劳务收入600万元。

荒山种油茶  添绿又增收

走进天星乡三水区岑巩县东西部协作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放眼望去,一片生机盎然,油茶树长势良好,村民正忙着给油茶树下的黄精除草。

“都是手上活,一天可以挣100元钱,还包一顿中午饭。”三星村村民夏银梅高兴地说,以前这里是荒废的山地,现在统一流转出来种油茶,不仅领土地租金,还可以在家门口务工增收,一举多得。

考虑到油茶生长周期长、见效慢,为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基地充分利用林下资源优势,结合黄精喜阴耐寒的特性,通过“油茶+黄精”的复合套种模式,不断调优林下经济结构,起到多产共融、以耕代抚的作用,为产业发展上好“双保险”,实现一份投入、双重收入,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

“该产业园采取‘公司+村级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持续深化‘1+2+N’发展思路,深入实施东西部协作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建成连片油茶套种黄精1200亩,建设期间劳动用工9200余人次,发放劳务费90余万元。”天星乡副乡长杨波说。

据了解,三水区岑巩县东西部协作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按每年每亩投入500元劳务费计算,年均可解决6000余人次的劳务就业,实现群众增收60余万元。

通讯员 刘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