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竹市:
打造全域15分钟“医保服务圈”
让“小驿站”服务好“大民生”
本报讯(申梨 记者 高明山 李鹏飞 文/图)7月20日,记者从绵竹市获悉,近年来,绵竹市医疗保障局不断创新服务理念,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效,打造15分钟“医保服务圈”,全力以赴推进“1+N”医保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打造绵竹医保品牌,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医保服务大厅为基点
提高便民服务质效
走进绵竹市医疗保障服务大厅,明亮的灯光、舒适的环境、完善的设施、整洁的座椅、贴心的母婴室以及智能化自助服务,令人备感暖心。引导员面带微笑耐心地为办事群众答疑解惑,窗口工作人员热情服务,高效工作。
“现在取一个号到一个窗口,就能办好所有相关联的事,十分便利。”市民李春红正在综合窗口为家人办理异地医保报销事项,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不到10分钟她就办完了所有的手续。
“我们实行‘进一扇门、取一个号、一站服务、一次办好’的综合柜员制服务模式,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 ‘一次性告知制’。”绵竹市医疗保障局工作人员曾海燕介绍,医疗保障服务大厅共有8个综合受理窗口,有效缓解了医保大厅办事群众拥堵现象,最大限度地方便了参保对象,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更加多元、高效、便捷的医疗保障服务。
目前,绵竹实施并推广的“综合柜员制” 经办服务新模式,将受理窗口升级为综合受理窗口,开启“一窗受理+一站服务” “窗口办+网上办+电话办”的医保服务新格局,好评率为100%。
以镇村服务窗口为半径
延伸医保服务触角
7月12日上午,村民马女士来到“孝德镇年俗村便民服务室”办理医保报销事项,她只花了7分钟就办理妥当。“家门口的便民服务室功能齐全,流程简单,办业务非常方便,我们也不用跑远路,在家门口就能办理,十分便利,真是太好了!”马女士开心地说。
老百姓感受到的变化,得益于绵竹医保服务事项入驻基层便民服务机构,32项医保政务服务下放至镇(街道)和村(社区),打通了医保服务“最后一公里”。如今,绵竹参保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轻松享受到下沉式、人性化的医保服务。
“从2022年4月起,32项医保经办服务事项正式下放至全市12个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站)和153个村(社区)便民服务室,所有参保群众不分户籍不分地域均可以在所有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社区)便民服务室办理相关医保业务。”绵竹市医疗保障事务中心副主任徐成建告诉记者,为了全面提升基层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市医疗保障局分片区对全市近200名镇(街道)村(社区)医保业务经办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和跟班培训,并选派业务骨干到12个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为服务下沉保驾护航。
目前,全市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医保政策宣传、医保电子凭证激活、异地就医备案和门诊住院接件等下沉服务事项已办理5万余件,以镇村服务窗口为半径的服务模式,有效促进了医保服务半径由“15分钟”缩短至“5分钟”,有效延伸了服务触角,真正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以第三方医保服务站为补充
实现服务网络全覆盖
“没想到我们小区门口的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绵竹支公司也能办理医保业务了!”因工作忙碌总是抽不出时间去医保窗口办理业务的李明军高兴地说,他在小区附近的第三方医保服务站点不到5分钟就办好了职工参保信息变更手续。
2022年,绵竹市先后在绵竹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和中国工商银行绵竹支行设立医保服务站,大力优化 “15分钟医保服务圈”。今年,绵竹市医疗保障局继续加强同第三方机构合作,规范建成了一批布局合理、服务能力强的医保服务站,全市公立医疗机构、二级以上私立医疗机构和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绵竹支公司等多个第三方医保服务站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异地转诊人员备案、门诊费用报销等医保高频服务事项延伸至服务站办理,进一步满足了群众对医保业务的办理需求。
“根据客观实际,我们探索依托银行网点、医药机构等社会第三方服务场所,设立医保服务站,更好地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徐成建告诉记者,绵竹市医疗保障局还将推动“医保+医院、医保+保险机构、医保+银行”标准化、一体化服务站实现“多点开花”,让更多的“小驿站”服务好“大民生”。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绵竹将构建全域15分钟“医保服务圈”,以医保服务大厅为主阵地,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医保服务窗口、村(社区)便民服务室医保服务窗口和第三方医保服务站为补充的医保经办公共服务体系,可实现医保服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网络,全力推进“1+N”医保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走深走实,奋力开创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